杨忠岐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视野宏阔、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系统深刻,为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了科学的指引。报告明确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在早期发展阶段,森林曾经赋予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需的多种食物。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再回顾、研究、探索曾经养育过人类祖先的森林食品资源,这对丰富我们的食品和膳食来源、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人体需要的主要三大营养物质分别是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我们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它们。森林中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叶子中就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可以满足人体需要。更重要的是,森林提供的木本食物受日照、降雨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小,是我们人类食物来源的重要补充。
在战争年代和饥荒年代,来自森林的食物曾经挽救过不少人的生命。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橡子面曾经挽救过前线战士和老百姓的生命;在饥荒年代,河南、陕西、山东等地的许多老百姓曾经靠着吃榆树皮、茅栗和大枣等熬过灾荒岁月。
因此,在大食物观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除了要抓紧抓好粮食生产,还要深入研究、利用、开发森林食品,向森林要食物,大力开发木本粮油,把开发木本粮油当作大事来抓。与此同时,我们要开展昆虫等森林动物食品的开发利用工作,把增加和丰富人类食谱当作林业科研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森林是粮库,“向森林要食物”潜力巨大。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六个温度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森林中许多动物、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含有的可食用营养成分还没有被认识、开发出来。
目前,全国以森林种植、养殖、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年产值已经超过9000亿元,今后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供挖掘。据统计,我国森林中仅木本植物就有8000多种,其中已被我们开发、利用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能生产木本粮油的树木被形象地称为“铁杆庄稼”,它们受日照、降雨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小,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像板栗、茅栗、榛子、核桃、茶油、竹笋、蘑菇、香菇、木耳、银耳等森林食品都可以作为人们膳食的重要补充。
作为林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践行大食物观,大力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在现有的已经开发和生产的木本粮油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挖掘开发更多、更好的森林食物,为丰富国人的食谱、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贡献林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开展相关宣传工作,普及林业科学知识,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和习俗,重视多种营养均衡摄入,以提升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