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启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大食物观有着广阔的外延和深刻的内涵,对于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国民营养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以大食物观为指导,我们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质。
践行大食物观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消费选择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主食吃得少了,肉蛋奶消费量上去了;有机粗粮、特产水果、山珍海味等日益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措施就是以大食物观为指导,把广阔乡村中的优质农产品给挖掘出来,把富有乡村特色的产业做强做优,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同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食物观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用大食物观指导食物生产、扩大食物来源,将显著增加我国居民食物的多样性,为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树立大食物观,必须依靠科技支撑,但是目前相关科学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储备也相对不足。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加强与大食物观相关的科学研究。
一是要加强大食物观战略研究。要加强大食物观的理论研究与推广普及,尽快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凝聚力。通过宏观战略研究,进一步明确大食物资源的范围、地位和管理体系,掌握大食物资源的发展规律,厘清不同食物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国家大食物观的顶层设计与系列政策制定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大食物观理论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遵循。
二是要建立国家大食物资源监测评价中心。通过建立国家大食物资源监测评价中心,尽快研究食物资源监测评价的统一标准,进一步明确如何开展食物资源的监测工作、如何对食物资源进行科学评价,为全国范围内的大食物资源研究提供科学、统一的标准依据。与此同时,需尽快摸清我国大食物资源的家底,开展特色农产品的品质特性评价、制定分等分级标准,帮助特色优质农产品从深山老林、江河湖海和边远地区“走出来”,从而推动大食物观尽快落地生根。
三是要加强前沿生物技术创新与应用。目前,我国在细胞培养肉、人工合成淀粉、微生物生产蛋白质等方面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面向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引领新一轮生物技术革命,以大食物观为指导,为人类粮食安全和生命健康作出贡献。
四是要开展大食物观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建设方面,粮食生产示范区建设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下一步,需要加强设施农业示范区、海洋农业示范区、特色食用农产品示范区和生物产业示范区等的建设,充分发挥整个国土资源的大食物供给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