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观鸟三题
戴胜
鸊鷉
噪鹃

物种笔记

郭 耕

    最近正是鸟儿“生儿育女时”。我在拍摄、录制几种鸟类的繁殖场面时,捕捉到了不少曾经未见的画面。

    “臭美”的戴胜

    春夏时节,万物繁育,这几天我都在自己工作的麋鹿苑观察拍摄一窝繁殖期的戴胜。

    戴胜是一种自古就闻名遐迩的鸟,《月令》有“戴胜降于桑”的记载。胜者,“妇人首饰,汉世谓之华胜”。《禽经》说“首上胜也,头上尾起,故曰戴胜”。这种鸟儿外观华丽,头顶羽毛好似花冠状的折扇,远远看去,像戴了一头的首饰。它的喙似弯刀,极为细长、向下弯曲,常被一些人误以为是啄木鸟,实际上啄木鸟的喙更粗短。

    戴胜飞翔姿态翩翩如蝶,煞是好看,但民间俗名“臭姑姑”。大概是因为其叫声“咕咕”,而且鸟巢的味道不佳。实际上,戴胜自排粪便于巢区,是为了自保防虫。也可能是因为它们经常在茅厕一带觅食,喜吃粪堆里的昆虫,甚至善于刨出藏匿在土里的虫子,找到虫子后,便猛地甩头将虫子抛起,然后动作很炫酷地张嘴吞入。所以它们又被民间敬为“厕神”。

    戴胜虽为攀禽,在鸟类分类上却极为独特,是戴胜目戴胜科戴胜属的鸟类,独占一目,一科,一属,本科只有一个种。曾经有人把戴胜分为印度戴胜和暗色戴胜,后来又合为一种。也有人把马达加斯加的戴胜分为马岛戴胜;把分布在拿破仑流放地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的戴胜分为圣赫勒拿戴胜,可惜1967年以后再未见到,可能已经灭绝。

    戴胜的分布相当广泛,见于非洲、欧洲、亚洲。它是以色列的国鸟,在中国为三有保护鸟类,在各地均有分布,在长江以北为夏候鸟和旅鸟,在长江以南为留鸟。与众不同的是,有些戴胜还会冬眠。

    在观察戴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尽管戴胜父母轮流育雏,但就是傻傻分不清谁公谁母,因为雄雌戴胜的外观看着都差不多。这种外观华丽的鸟儿在民间的俗名却与“臭”相连,真是名副其实的“臭美”鸟!

    唐诗中的野凫

    鸊鷉古称“野凫”,似鸭而小,在全球各地几乎都有分布,善潜能飞。中国有5种,即小鸊鷉、凤头鸊鷉、黑颈鸊鷉、赤颈鸊鷉、角鸊鷉,后两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18年北京南海子公园二期水面飞来一只角鸊鷉,曾引起鸟友的高度关注。

    最近,在公园水面上亮相更多的是凤头鸊鷉。凤头鸊鷉属鸊鷉目鸊鷉科鸊鷉属,俗称“张八狗”或“水老鸹”,是体形最大的一种鸊鷉。凤头鸊鷉外形优雅,颈修长,上体纯灰褐,下体近白,有显著的深色羽冠。繁殖期成鸟颈背栗色,颈具有鬃毛状饰羽。新生雏鸟身带黑白条纹,色斑如同小斑马。凤头鸊鷉以鱼为主食。雄雌求偶时的对舞,十分具有仪式化和喜剧风格。比凤头鸊鷉更多见的是小鸊鷉,这些潜鸭类水鸟并不罕见,但名字生僻。

    其实,鸊鷉的名称自古即有,鸟类学家只不过忠实地做了传承和延续。唐代张祜的《度破讷沙》中就有“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鷉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磧寒光生铁衣”的诗句。边塞诗中,原本多是金戈铁马、大漠长河等荒凉豪迈的意象,这里却是大雁头上飞,鸊鷉泉边回,为铁血战场平添了几分生气。张滨的《龟山寺晚望》,笔下的鸊鷉充满了安闲的趣味:“四面湖光绝路歧,鸊鷉飞处暮钟时。渔舟不用悬帆席,归去乘风插柳枝。”可飞可游又善潜的鸊鷉,在渔船附近出没,衬得生活环境悠闲、安谧。令人感到,归去也不必那么急迫,插柳代替鼓帆,真是悠哉悠哉。

    噪鹃年年来

    最初认识噪鹃,是在2017年的五一,我独自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唯一一个早晨。知道我喜欢观鸟,尼中友协的高亮博士介绍我到一处当地人晨练的市内小公园走走。在那里,我不仅见到了走大圈的、做健身操的尼泊尔各色人士,还看到并拍到了隐身于高高树冠中的噪鹃。

    每到初夏,麋鹿苑林木繁茂之际,途经此地的候鸟纷至沓来,又继续北上。一种极其嘹亮的鸟鸣之声从鹿苑深处、绿树丛中频频传来。“KOEL、KOEL……” 音速和音调每每呈渐增之势,循环往复,不绝于耳,频率越来越快,到最快最高的时刻,戛然而止。但很多次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这就是噪鹃。

    有天清晨,我开车早早到苑,终于在麋鹿苑文化桥东北侧的枯枝上,看到一只还叼着果实的噪鹃。虽然比较远,又逆光,但总算成功地拍了下来,一睹真颜。噪鹃体似杜鹃,雄性浑身黑色,雌性毛色棕而带有斑点,双眼暗红。噪鹃很机警、很隐蔽,总是躲在高高的树冠中,难露全貌,幸亏它们叫声高亢,仔细找,还不算难找到。后来,我又寻声找鸟,拍摄到了几次。但南海子麋鹿苑一带今年到底来了几只噪鹃,是雄是雌,还是难以确定。

    噪鹃跟我们熟悉的杜鹃有着同样的寄生习性。它是鹃形目杜鹃科噪鹃属的鸟类,俗名嫂鸟、鬼郭公、哥好雀、婆好。和其他杜鹃科的鸟类一样,营巢寄生,借乌鸦、卷尾及黄鹂的巢产卵,活动于居民点附近树木茂盛的地方。

    观鸟十几年了,都没怎么好好认识噪鹃,难道它们是这几年才来到我们身边吗?包括观鸟在内的博物学就是这样有趣,不仅能闻其声,还能通过拍摄和录像记录其影,与大家共赏,先独乐乐,再共乐乐,何其乐哉!

    (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