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
公式相声,披着科学外衣的伪创新
杨 雪

玉渊杂谭

    新晋综艺《相声有新人》里发明“公式相声”的博士夫妻现场怒怼郭德纲引发热议,老郭好像还是第一次得到网友如此一致的支持。坦白讲,“公式相声”夫妻的作品确实够得上业余春晚水平,不过包袱冷、表演愣,不时触发观众尴尬症。但这是创作自由,无可厚非。真正让人不敢苟同的是,以咄咄逼人的“高知”姿态班门弄斧,以科学之名曲解相声,还美其名曰“有科技含量”。

    从小听相声也算颇有心得。“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关键在“说”;相声表演,不同的人说同一段子,效果和“笑果”也不一样。对于“公式相声”博士提出的理论,个人暂且将其理解为一种算法。听说好莱坞拍电影也运用类似算法来把控镜头、场面、台词等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但拍电影和说相声区别在于,电影最终形成于后期,是经过反复推敲、重复审视的产物;相声更多靠临场发挥,即兴表演,就算老郭自己,同一个段子说两回,效果也很有可能不一样。

    个人以为,在相声上套用所谓算法,看似是试图用科学方法量化一门技艺,实际上缺乏对相声表演艺术的科学认识,不仅违背科学精神,更是违背常识和基本艺术创作规律。道理再简单不过,说学逗唱的主体是人,带动现场气氛靠的也是人。无论相声还是小品,脚本好比骨架,表演好比血肉,演员的个人风格和气场才是灵魂。岳云鹏小眼儿一眯嘴一抿,还没开口就能把观众逗乐;“海燕呐”如果不从宋小宝嘴里说出,还能好笑吗?

    节目中的争议蔓延到业内,脱口秀演员史炎的类比让人挺有同感。他认为,这位“公式相声”博士有点走上“民科”路线了——致力于建构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拒绝承认既有的专业规范,大量使用杜撰术语;遇到质疑,便认为自己受到“学阀”的歧视和打压……

    无可否认,无论科学还是艺术,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创新,用“公式”来计算笑点、解剖相声,作为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探索未尝不可。但别忘了,创新的前提是尊重基本规律和专业规范,任何脱离研究事物基本规律的“创新”,都可能是打着“科学”旗号的凭空臆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经验的表演艺术家临场抖出的包袱,可不是靠公式计算出来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