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加文·普雷特-平尼 译者:王燕平、张超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3月 |
字里行间
看到有人在朋友圈晒云,赶紧把照片放大。只见一条条云带的形状,像杂技演员朝不同方向抛出的丝带,一个名词从脑中疾闪而过——辐辏状云!
有生以来第一次,在云彩面前,除了默默点赞,或感叹一句“好漂亮的云”,还能说出它的名字。
要说看云,人人都堪称资深看客。不过看完加文·普雷特-平尼的《云彩收集者手册》,我却不得不承认,自己看了二十多年云,却依然停留在“云盲”水平。因为我连它们的名字都不知道。
这对云是不公平的。世界上的花鸟鱼虫、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都多多少少有自己的名字,但千变万化的云却常被简单粗暴地以一个字来概括。
云确实是有名字的,第一次意识到这件事是两个多月前在西南印度洋参加大洋科考时。科考船上生活单调,工作之余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是在甲板上看看海,顺便也看看云。目之所及,除了海就是天,没有高楼大厦碍事,云似乎有更多发挥空间,在我们这些看客面前坦坦荡荡展露无遗。
看得久了,突然有一天察觉,海上的云和陆地上的云好像有点不一样。海上的云常常特别低,特别厚,特别多。它们很多时候像一片片深色蘑菇浮在远处的海面上,就像刚刚从海里长出来一样。还有一些时候,它们在天上飘飘荡荡、绚丽异常,用语言难以形容。
恰巧那时和船舶气象保障员一起在科考船上值班,通过他的科普,我对云的认识终于有机会小小地跨越一步。比如那些海面上的深色“蘑菇”源于海水蒸发,它们叫积雨云,其出现很可能为不远处带来一场阵雨。而飘在高空中的云絮叫卷云,它们通常预示晴朗的好天气。
这小小的进步撬动了我更大的看云兴趣。回到陆地不久,便偶遇《云彩收集者手册》。翻看《云彩收集者手册》的过程,也是云彩扫盲的过程。云的名字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它们可以按高度分为低云族、中云族、高云族等,每个云族下面又有不同的属,比如高云族又分为卷云、卷层云、卷积云;每个属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种,比如卷云可以分为毛卷云、钩卷云、密卷云等等;不同的种还有变种。
每一种云的背后又包含很丰富的信息。比如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管状云,它的下方与宽阔的水域相接时,会将底部的空气向上吸附到云彩中,形成水龙卷,也就是所谓的“龙吸水”现象。遇到管状云时,最好离它远一点,因为它有可能带来龙卷风。
总之,就像动物学家、植物学家搞分类学研究一样,要真从云的看客转变为一个真正的云彩爱好者,看样子还得拿出点科学精神来。好在这本小册子对每一种云不仅有详细的文字介绍,还会配上云彩爱好者们在全球各地拍摄的照片,可以一边翻看,一边对照图文回忆曾经看过的云。
像我这样的“云盲”完全可以把《云彩收集者手册》当做云彩辞典来用。遇到常见的云,查一下这本小册子,可以连蒙带猜推断出云的名字。“云盲”以上的云彩爱好者,则可以按照这本书的要求,去收集云彩,也就是拍摄云的照片,记录拍摄时间和地点,辨别它的类型并描述它。
其实把这本书从头看到尾之后,最大的感慨是,要想叫出每一片云的名字,真不是什么容易事。别的不说,从手机相册里随意翻出几张云的照片,对照《云彩收集者手册》抓耳挠腮、一番比较之后,还是很难胸有成竹地给它们指派名字。
这也难怪。相对于云的幻化无穷,任何企图对它进行分类并赋予它名字的尝试都会遭遇捉襟见肘的尴尬。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更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