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渊杂谭
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民众生活,网络对于流行文化的意义从“烙印”变为“胎记”,当代流行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网生文化”。近来,时长短、门槛低、消遣性强的短视频迅速引爆流量,成为网生文化的新贵。身边沉迷短视频不可自拔的人越来越多了。
短视频为什么会火?实际上,流行文化一直是时代的晴雨表,反映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也体现出社会心理的新趋向。在一定意义上,当代流行文化的底色是网络文明。与此相应,互联网条件下休闲生活的碎片化、文化生成的参与性,以及追求新奇与极端的心理、个体空前的存在感焦虑等,也就成为了当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特征。短视频的火爆,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代人的心理需求和休闲口味。
每一种新的网生文化的兴起,都为流行文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会使其遭遇新的困境和难题。近日在短视频平台引起广泛关注的“低龄妈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第一起为争抢“流量”而低俗“无下限”的事例。有关部门迅速介入,短视频平台纷纷整改,这提醒我们,“流量”不是“流行”的硬指标。作为一种新的网生事物,短视频想要成为流行文化的主流,还需要给人们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毋庸讳言,在有的视频平台心中,流量才是“硬道理”,流量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因此,对能带来“流量”的内容,不但大开绿灯,而且通过所谓“算法”搞“精准投放”“分类推荐”,刻意刺激用户猎奇欲的畸形发展。长此以往,很有可能形成“网站只看流量,流量来自关注,关注就要低俗”的怪圈,破坏网络文明生态。
也有人说,低俗的内容之所以有市场,和中国网民受教育程度总体不高有关。确实,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依然以中等学历群体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仅为11%多一点。但是,“读书少”与“恶趣味”从来不能简单地画等号。古人说,“英雄每多屠狗辈”。一个文盲或许听不懂高头讲章,但肯定会被真善美所感动。实际上,在“抖音”等平台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助人为乐、相濡以沫、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正能量短视频获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赞”。
还有人说,短视频平台是开放的,内容由网民生产,平台自身只发布,并不直接生产。但平台上的内容是海量的,哪些内容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进入用户的视线,取决于平台的把控和调节。因此,与其让所谓“读书少”“素质低”的网民背锅,不如把板子打在平台管理和运营者身上,正是后者的趣味、格调和社会责任感,直接决定把什么样的内容推送到用户面前,也影响着当代流行文化的基本品格。因此,短视频网站应该加强把关人职责,坚持价值铸魂、内容为王,更多推出充满艺术内涵和文化追求的优质内容,更好地展示普通百姓生活中的美好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