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23日 星期五
水仙花底春风香

物种笔记

阿 蒙

    很多人为了在春节期间可以看花,一般选择冬至前后去花市挑捡个头饱满的水仙球来水培。于是就想写写水仙,才一着笔,却又下不了几个字。大约是觉得再怎么描述也不及它那简单明了的名字。“水仙”二字何等让人遐想,“水”则清洁,“仙”字则超越了众生一般的飘渺,任何遐想都可以靠的上。

    因生于北地,儿时对水仙的印象莫过于旧时的水墨画挂历。古人喜欢画水仙,不管是工笔还是写意,没骨的叶和双钩的花着实让人眼亮。水仙没有其他入画的花那样复杂,却因花心那喇叭一样的副冠让它区别于其它花。鹅黄色的副冠衬着六片雪白的花瓣,人称“金盏银台”。

    第一次种水仙是高中时候。路过街边花店,门口纸箱里摆着托着泥球的水仙球茎。虽然水仙被人称为“雅蒜”,但那球根大似满拳,着实不像蒜头。买来剥去护泥和干瘪的褐衣,露出白色的鳞片,濯以清水,砌以卵石,供在向阳的小桌上。不出几日,直挺挺的叶子从圆桶样的叶鞘中抽出,这才发觉像极了蒜苗,只是个头真的大了许多,且叶子并不似蒜苗那样对折,于是才慨叹这真不是蒜。

    水仙从剥衣上盆,到开花的时间一般不出一月。旧时贩卖水仙是用竹编的筐篓盛放,固定大小的竹篓按照可以装入的水仙花球数量来区分等级。最好的水仙花球一篓只有四头,而差的可以装入十头以上。因此买水仙的熟客常笑着问店家“卖几头?”店家必回“漳州的好货,六头!差一些的八头”,客人即自挑去了。如今大抵没有了这样的对话,花市的老板们早把护泥和褐衣剥去,把洁白的“蒜头”们泡在自家的水盆里,而顾客挑来按个买。

    挑水仙算是一个技巧。剥干净的水仙头要先看球大小,过拳的花头轻捏不空者为最佳,侧芽的数量多也是一个标志,因为侧球多则花也多。一般饱满的主球出三到四葶花,如果太小也不用害怕,和店家讲讲价,几头小球便宜买来,回家攒在一盆里,花也不会很少。水仙回家上盆,清水盆中置些卵石固定,而后便要把盆放在冷凉向阳的地方。水仙不怕冻,轻微的结冻不会影响生长,而且低温可以让水仙的叶片低矮,株型更加紧凑。北方有暖气的室内,水仙会因为温度高而放肆生长,叶片高耸易倒伏,花少甚至花蕾干瘪,此时“雅蒜”也真成草蒜了。不过家里温暖可以用激素来控制水仙的生长,在水仙上盆的时候,在水中加入几滴矮壮素,这样水仙便不会那样“装葱抵蒜”了。

    年节供水仙,已经是中国人的传统。千年前的唐宋,水仙便出入诗词。宋代赵孟坚的水仙图中花叶与今亦无二致。然而水仙的来历却曾是一桩难断的公案。水仙在文字记载中最早出现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奈衹出拂林国,根大如鸡卵,叶长三四尺,似蒜……”奈衹即如今的水仙,它是波斯语“Nargi”的音译。有很多人提出水仙似乎曾见于《山海经》中,而且浙江、福建靠海一代,甚至日本也常见野生水仙,于是认为水仙为东亚所产。然而经研究,中国的水仙因是三倍体植物,无法结子,只能依靠无性繁殖,野外的野生水仙常常是人为耕作时破碎的球根逸生所致,因此水仙非国产,而是波斯人从遥远欧洲带来的花卉。

    不过水仙虽然是原产自地中海,但在中国的浙江、福建一带它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

    水仙花朵清爽芳香,花期亦在百花肃杀的冬季,于是人们对水仙有着特别的情愫。作为观赏植物,水仙在中国的栽培已经超过千年。水仙本是地栽植物,野生逃逸的水仙在野外生长也极其旺盛。日本人也喜欢水仙,他们亦将水仙直接栽培于房前屋后任其生长开花。普通生长的水仙花,叶多花少,并不是很适合家养盆栽。于是中国人想出了特殊的盆栽方式:水培。不过我们买的水培花球是需要经过三到四年的地栽才能获得肥大的花球。此间地栽需要经过优选,阉割侧芽才能促成膨大。三四年积攒的养分会在水培花谢后消耗完毕,留下的是干瘪缩小的花球。这样的花球再没有栽培的意义,丢掉来年再买即可。于是我们对栽培花卉的消费观也要修正一下,不要苛求这些园艺花卉可以永保魅力,或许它们原本就是为了一次绚丽而盛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