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8日 星期五
银行发展校园贷 可借鉴“互联网思维”
江德斌

    9月6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的一席表态,有望终结校园贷乱象。该负责人表示,网贷机构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校园贷针对大学生群体,网络贷款机构为了发展业务,拼抢市场赚取暴利,不惜突破法律底线,违背行业道德,且历经整顿而不绝。

    但校园贷本身不是恶魔,它能够解决部分大学生的资金需求。只要做好财务规划,按照承受能力理性贷款,就不会出现差池。之前部分网络贷款机构采取的业务模式,存在商业欺诈行为,令缺乏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蒙骗上当。而政府容许商业银行开办校园贷,实则是想通过商业银行的正规经营,实现校园贷的规范化、合法化,以满足大学生的合理贷款需求。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仍处于学习阶段,除了极少数人勤工俭学赚钱,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并不符合商业贷款标准。但目前大学生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除了找父母要钱花之外,也有人想依靠自己解决,打工或借钱消费,这就产生了借贷需求。

    而且,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绝大部分人毕业后,都是未来的白领阶层,工资收入和发展前景较好,未来亦有购房、购车、创业等需求,则又成为商业银行的最佳客户标准。因此,即便眼下给大学生贷款赚不到钱,出于培养潜在忠实客户的角度,商业银行也有足够的动力去开展业务。事实上,此前商业银行就针对大学生开办信用卡业务,目的就是培养客户群和信用消费贷款,但是因发卡过滥、卡贷利率过高等问题,出现一大批大学生“卡奴”,给家庭背负上沉重的债务,最终也是被一刀切叫停。

    可见,大学生的校园贷市场虽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商业银行要保持理性,不能搞过度开发,需制定合理的小额贷款方案,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征,给予相应的优惠待遇,避免盲目追求利润涸泽而渔,重蹈校园信用卡的旧辙。同时,商业银行可借鉴“互联网思维”,简化贷款流程,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信息技术,灵活办理校园贷业务,并与支付宝、微信等合作,了解大学生的消费信用指数,以实现快速办理、审批,满足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化的现实需求。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