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雪
继人行道口马路闸机、行人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之后,人工拉绳劝导的“科技版”——自动拉绳系统出现在武汉街头。
为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各地交通执法部门也算是绞尽脑汁,操碎了心。既然红绿灯形成不了绝对约束力,那么设置一些人为干预,似是无奈之举,也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北京的交通协管员,就能有效拦截行色匆匆的自行车和行人,协助保障早晚高峰的交通秩序。又如,前一段时间去昆明出差,满街蹿的摩托车令行人感到焦虑,幸好在一些路口有人工拉绳辅助,像我这样的外来客才得以从容过马路。
不过,谈到用科技手段取代人力,协管效果就不好说了。从这个自动拉绳系统的设施看,两侧并没有完全封闭,可能拦得住部分脸皮稍薄的人,但那些一意孤行着急过马路的人,还是可以从旁边闯或干脆从绳子下方钻。“神器”之所以花样迭出,不就是因为前面的款式都失败了吗?科技在这里实属大材小用,掺和进来帮不上太大忙,反倒像一个大写的“囧”字被晾在马路边。
况且,“中国式过马路”治不好,有时候并不能全怪到行人头上。虽然武汉属于交通违规的“重灾区”,但安装过马路神器的交叉路口,恰巧在我家附近,对于这条道路,我是深有体会的:等灯时间很长,特别是武汉很容易赶上烈日炙烤或大雨滂沱,这时的等待真是分分钟想骂街。记得以前还搭过棚子遮阳挡雨,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也没有了。至于开车走这段马路就更崩溃,3公里的路,我上高中那会儿用不了10分钟,据说现在常常一堵就1小时。很明显,当初道路规划建设缺乏远见,但现在只有车辆和行人为此买单。
这实际上是“中国式马路”的共性问题。以个人有限的游历所见,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宽的马路和最不考虑“人”的交通设计。2分钟时间,可能在伦敦你已经过了8条街,但在北京过不了一个路口。城市规划短视造成的尴尬局面待解,探索如何保障“人”的安全、便利和舒适,如何弥补道路基础设施的先天不足,如何提升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等等建设性问题,才是科技参与的重点,也是科技应有之担当。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科技之妙岂在市井雕虫小技?治“中国式过马路”,不妨从治“中国式马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