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8日 星期五
圣菲研究所中的科学艺术大碰撞
武夷山

科林碎玉

    7月27日,美国剧作家、演员、导演山姆·夏普德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并发症在家中逝世,享年73岁。他一生写过44部戏,获得过普利策奖;参演过很多电影,还因参演《太空英雄》而获得1984年奥斯卡最佳配角奖提名。8月4日,复杂性研究重镇美国圣菲研究所所长戴维·克拉克尔撰文,对这位文艺界名人表示怀念。要知道,戴维的主要研究兴趣是生物和文化中的信息处理机制进化史,他并非文艺界人士。他们是如何产生交集的呢?

    原来,山姆·夏普德曾于2010—2011年间,在圣菲研究所做过访问学者。

    2010年,美国投资家比尔·米勒在圣菲研究所设立了“米勒学者计划”,邀请各领域的专家来此做访问学者,促进思想碰撞和创意交流。选择资助对象时,他只看其创意是否卓越,不管你处于什么领域,什么学科,不管你是诗人还是画家。他特别喜欢资助标新立异者、圈外人和与现行规范格格不入的人。

    戴维第一次打电话邀请山姆来做“米勒学者”时,山姆提出的问题出人意料:你们有没有大办公桌?我要放一部打字机。戴维说,没问题。几个月后,山姆来到圣菲,他和戴维聊起最喜欢哪种笔和本子。戴维说,他喜欢粗笔杆钢笔。山姆说,钢笔可能漏水,他更偏好圆珠笔和铅笔。山姆兜里总揣着笔,一有什么想法就赶紧记下来。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山姆喜欢用的打字机和笔都是“落后”的,但他的想法是新的。

    山姆能来圣菲研究所做访问学者,要部分归功于他的多年挚友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他们都是唯美主义者。科马克对科学与数学有深深的兴趣,从哲学上说,他简直就是科学家;而山姆则对于表达科学观念的诗歌更感兴趣。他们还有一些共同点:都对美国景观有深挚的爱,都对地球有地学上的亲近感,都对大自然有深刻的敬畏。

    山姆、科马克、戴维和他的妻子、以及他在复杂性研究领域的助手蒂姆·泰勒等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几位文学大家,比如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克努特·汉姆生、赫尔曼·梅尔维尔、塞缪尔·贝克特,议论其优点和眼界。山姆钟爱智利小说家、诗人罗贝托·波拉尼奥,科马克则说,波拉尼奥离我们太近,我们无法对其作品进行公正的分析。科马克和山姆趣味比较相近,两人都是梅尔维尔和贝克特的拥趸者。由于他俩都是爱尔兰人后裔,所以两人对爱尔兰文化和爱尔兰式激情有强烈认同。

    在担任访问学者期间,山姆对圣菲研究所开展的关于语言之历史、结构和潜力的研究逐渐发生了兴趣。他和戴维曾分享波兰作家、画家和文学批评家布鲁诺·舒尔茨著作中的一些精彩段落,例如,“一桩事件在起源处也许很小,微不足道,可是,如果将其拉近,它在其中心处也许能为我们打开一个无限的、放射的视角,因为一个更高阶的存在物正试图通过它来表达自己,使它光焰万丈”。戴维说:我们在科学上所做的不就是这个嘛,这个视角促进着科学家和艺术家相互交流,完成共同的事业。

    戴维记得,与山姆的最后一次谈话是围绕丹麦导演卡尔·德雷尔执导、1928年问世的法国无声电影《圣女贞德受难记》展开的。山姆被无声电影的表现力迷住了,因为观众能长时间凝视银幕上某人的面庞,这副表情可能是原始性的、敏感的、无懈可击的。

    戴维说,他和很多人看着山姆时,也觉得他的表情是原始性的、敏感的、无懈可击的。

    笔者感慨,如果在我国也能有更多这样的跨界交流,一定会触发更离奇的创新思路,带来更丰硕的创新成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