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沈净心:功利去则灵性来
文·实习生 郭 盈
苏绣是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镇湖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苏绣按用途可分为装饰类和实用类,按观感可分为单面绣和双面绣。

■乐活家

    “利用平行线推移,把轮廓填满。”记者来到沈净心的工作室时,她正在教学生刺绣。耳旁回荡着古琴舒缓的旋律,房间内有序地摆放着一个个绷架。一张长木桌旁,几个学生低着头一针一线地来回穿梭。

    沈净心聊起苏绣滔滔不绝。“遇见苏绣,我很幸运,像是灵魂有了归属。”

    缓步上楼,沈净心带笔者来到她的茶房,整个二楼的墙壁上挂满了她的作品:佛像、山水、花鸟、人物肖像……秀丽的图案,巧妙的构思,就算是脸贴上去看,也难以分辨出它是用针线绣的,而更像是一幅幅精美画作。

    “第一眼就认定了苏绣,一迷就是十几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净心探访了清末民初苏绣大师沈寿的故居,被她逼真的刺绣深深感染。后来便一直住在苏州绣娘家,与她们同吃同住学习苏绣的技法,也经常与苏绣行业权威机构和苏绣研究所的老师交流苏绣的发展。原来,她自幼便学习绘画,喜爱改造服装。

    “我最擅长绣的是水墨和人物肖像。”沈净心说,虽然绣人物要比绣花鸟复杂,但是她喜欢挑战自己,追求更完美的作品。“选材、针法、构图、用线,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注意。”沈净心说,要想绣出一幅完美的作品,不仅需要依靠专业工具,更重要的是,在刺绣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计利益、不怕付出,这样绣出来的作品才会更加有灵性。”

    “艺术”是沈净心提及最多的词语,于她而言,苏绣更像是对美好的追求和对艺术的致敬。沈净心告诉笔者,如今市场上有很多刺绣,但大多做工粗糙,堆砌的针线背后体现的是人们浮躁的物欲。

    沈净心带领笔者来到绷架旁,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逼真的仿泼墨画。山中云雾缥缈,壑底生烟,峰上密林重重,峰峦时隐时现。她介绍说,这幅长2米、宽40厘米的《张大千庐山图》刺绣已经花费了两年多时间,可能还需要三年才能完成。以针为笔,以线作墨,沈净心将有形的针线和无形的笔墨完美融合。

    苏绣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的技艺特色,大致可用“平、齐、细、密、和、顺、光、匀”八字来概括。“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整齐,“细”指用针细巧,“密”指线条排列紧凑,“和”指设色适宜,“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

    2006年5月,苏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传统手工艺传承,沈净心只愿自己用心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实年轻人应该多学学传统手工艺,这些传统的东西,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让你在喧嚣的当下找到自己、回归初心。”

    一年365天,沈净心早上五点到下午六点,作息十分规律,几乎都泡在苏绣里。苏绣不仅是她的生活,更是她修养身心的一种方式。反复钻研、多次推敲,吸取众家之长,再结合自己专业的绘画知识,慢慢地,沈净心形成了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刺绣。

    两年前,沈净心成立了自己的刺绣艺术学习课堂,教一些对苏绣感兴趣的人刺绣。无招胜有招,沈净心授艺有方,她告诉学生:“刺绣初级阶段主要是训练传统刺绣针法和双面绣技法基本功,这个过程需要两手上下配合的协调能力,让针线完全融于自己,刺绣到一定阶段,就得忘记刺绣针法的堆积,让作品无针迹线迹可循”。休憩之余,沈净心还会给大家做些茶点、水饺。如今,来学习苏绣的大概有五六十位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最年轻的才12岁,而年长的已过60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