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李沧区变“数库”为“智库” 激活经济细胞
□ 朱元庆

    大数据与机器智能催生“智能时代”,为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为更加准确、高效地反映区域经济每一个细胞——基本单位的情况,青岛市李沧区围绕“智慧统计”理念,打通内部信息共享关键节点,建设了基本单位名录库在线应用平台。监测辖区法人单位1万余家,有效提升了政府实体经济服务能力。

    聚焦决策服务 突出智慧管理优势

    综合分析增强科学性。平台建设汇聚、利用和挖掘各类信息,并通过设置多个数据处理模块,深度挖掘隐含信息,把数据存量转化为服务增量,全方位展示全区基本单位总体情况、行业结构、空间分布、规模增减、资本集聚等信息,精准捕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状态。

    动态监测注重前瞻性。设置关闭停业单位、未正常营业单位、正常营业单位等状态,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反映区域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历史、现状和趋势。重点打造规模以上企业预知功能,自动筛选达到或临近限额标准的单位,形成“四上”单位库和“蓄水池”监测库。

    真实准确体现权威性。实行“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数据管理模式,形成横向统筹管理、部门联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纵向部门、街道、社区三级协同的多层次立体质量管控。同时,建立部门反馈、统计下发、实地调查、数据审核、汇总发布的高效闭环运行流程,确保调查准确及时,基本单位不重不漏,提供权威、精准的名录信息。

    聚焦工作联动 强化共享枢纽作用

    整合部门资源,打破独立的“信息孤岛”。充分整合利用部门行政登记资料,统一数据交换标准,每月定期收集汇总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登记注册资料,发改、商务、文化、金融、民政等部门行业管理资料,整合形成完整的单位调查底册,组织实地核查,实现信息融合共享。

    提高调查效率,创新移动数据采集方式。平台可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录入数据,相较于纸介质报表采集,预计单个调查员日采集单位数量可提高3至5家,效率提高近50%。基本单位名录库经济普查和季度调查更新周期由五年提速为一个月,更具时效性及灵活性。

    实现互惠共享,坚持管理服务相辅相成。平台参与者同时作为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关部门可通过平台获得辖区综合治税、安全生产、劳动保障、人才建设基础信息,以及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民营经济行业管理单位信息。辖区企业在统计法规制度要求范围内能够获取有关其所在行业的发展概况、相关政策扶持,自身在该行业的发展定位等信息。平台同时发布街道和社区日常查询频率较高的统计指标,为基层城区综合管理、特色经济培育、居民服务等工作提供了详细参考。

    聚焦长效机制 预留完善升级空间

    健全经济运行互动机制。以李沧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名义联合印发《全区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流程》,对全区30家部门、单位、街道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时间节点进行全面梳理和规范,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了平台建设和运行的制度保证。

    形成云计算处理机制。科学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后台共设置数据表40余张、各类元数据指标500多项,形成强大的后台元数据支撑和自动处理能力。平台可根据单位注册地址,由计算机匹配路段门牌号与地址码库,自动赋予新增单位行政区划代码;通过自动生成的柱状图、表格、单位明细三类数据全面展示“四上”单位等信息。

    建立优化升级保障机制。平台预留机器学习和升级空间,逐步完善增加定制查询、历史数据快照、限上企业出入跟踪、灵活定义行业与业态、动态设定限上标准等新功能。在报表制度调整时,在部门统计数据口径范围变化时,可灵活调整每个指标、每张报表,实现系统功能进一步优化。

    (作者系青岛市李沧区副区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