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贝努”大约形成于45亿年前,与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年岁相当。它只有500米宽,运行速度却达到时速10万公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选择“贝努”的原因,是它的轨道基本呈圆形,且每隔6年会造访一次地球,近地点只有30万千米。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小型太空岩石相比,它不会因为快速自转而甩出可能损害航天器的碎石。
在“贝努”上抓取样本并不容易。等“奥西里斯-REx”探测器进入“贝努”轨道,它将下降到其表面并释放一个长达3.35米的机器手臂,手臂上是一个吸杯式的装置。当机器手臂接触到“贝努”表面,将释放一股氮气来冲散表面的岩石和灰尘,接着将至少60克表面物质推入存储仓中。
如果一切进行顺利,“奥西里斯-REx”将在2023年送回样品。要知道,NASA在上世纪70年代“阿波罗”计划完成后再无所获,虽然日本“隼鸟2”号飞船正在去往小行星“Ryugu”采样的路上,但设计者只打算采集少于1克的样本。
希望找到生命的前体物质
一旦样本返回地球,科学家将用复杂的科学实验来“琢磨”它们。NASA科学家将分析样本并确定“贝努”的化学成分,他们希望找到生命的前体物质——水冰和氨基酸等有机分子,它们被认为是生命进化的关键因素。
测量行星上有机材料分布
任务并非只有采集表面物质样本这一项。触摸“贝努”之前,“奥西里斯-REx”将花费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广泛地考察它。细节清晰的全景地图将帮助科学家选择一个最适合取样的地点,同时还要测量表面有机材料的分布状况,这有助提供观察其他小行星成分的视角。
研究太阳光如何使小行星变轨
“奥西里斯-REx”还将研究太阳光线是如何改变小行星轨道的。自1999年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模拟“贝努”的运行轨道,但到目前,它的轨道改变了超过160千米。即使科学家了解到是“雅科夫斯基效应”在起作用,但还从来没有在正在运行的小行星上研究这一效应。“行星资源”公司科学顾问、亚利桑那大学行星科学家、项目首席研究员丹特·劳雷塔说,此次的观察结果能为构建其他太空岩石模型,特别是描绘未来的精确轨道,以及是否对地球产生影响提供帮助,“我们将进入未知领域,‘贝努’是一个完全未被探索的世界”。
研究人员认为,虽然科学家以前用地基和空基科学仪器研究过“贝努”,但“奥西里斯-REx”仍然可能带来惊喜。项目科学家克里斯蒂娜·里奇说,这60克样本中的一部分将供现在的科学家研究所用,日本和加拿大的空间研究机构会参与其中,另外四分之三将被保留起来,“有待未来科学家回答当代科学家无法回答的问题”。(科技日报北京9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