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2日 星期六
期待部长通道更“长”些
徐迅雷

    “部长通道”,记者云集;会前会后,互动互通。两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有条“部长通道”,越来越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仅3月9日下午,就有10位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一把手”在这里接受了记者采访。其中安监总局局长杨焕宁就深圳滑坡事故和天津港爆炸事故调查情况做了回应,成为一大焦点。

    “部长通道”本为“列席人员通道”,这里正是记者们集中围访各部委“一把手”的最佳位置,甚至“一位难求、一足难立”。虽然“部长通道”并非今年才有,但着意打造发布权威信息的“部长通道”今年确是首次。这里的空间不算太大,基本上属于“百米通道”;部长在这里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互动答问几分钟、十几分钟即可,效率很高;但是,“离麦克风越近,离民意也就越近”,这一时空大受记者欢迎,成为新闻的“黄金时段”和“黄金地段”。

    在这里,便捷是硬道理,公开是大方向,透明是新常态。两会新闻中心有眼光,将这里打造成方便媒体与部长沟通的制度化平台。在制度化或准制度化之后,部长们就知道,经过这里,是要准备回答记者提问的;原本是“快速通道”,如今需要放慢脚步。因为不是刻意安排的新闻发布会,互动回答就可以相对放松,除了沉重的话题,部长们面对记者大多笑意盈盈。

    从“拦部长”到“请部长”,再到如今“部长主动上前”,这也体现了部长们对媒体越来越尊重。由于在“部长通道”的时间短,部长们通常都是言简意赅,为记者们提供含金量高的“干货”,回答热点问题,回应百姓关切。比如2014年两会期间发生了“马航失联”事件,许多最新消息都是由时任民航局局长的李家祥在“部长通道”上发布的。今年两会,部长们主动站到“部长通道”发言席前,回应了一线城市房价大涨、“天价”学区房、医院号贩子、延迟退休方案、治理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还多次出现一位部长在接受采访,另一位部长在排队“候场”的一幕,如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就曾“排队”等候了10分钟。媒体记者明白:永远相信真诚交流;部长们同样很清楚:开诚布公、真诚交流,才有“部媒”双赢以及与公众的多赢。尊重记者、尊重媒体,就是尊重公众、尊重公共利益。

    不过,这毕竟是两会期间十多天的“临时通道”,时空都是有限的。我想,在两会之后,部长们更应该将“部长通道”延伸至日常工作中,让它更“长”些,这也是政务公开的必然要求。上个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推进政务阳光透明、扩大政务开放参与、提升政务公开能力。其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和政策吹风会进行政策解读;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发挥媒体作用,运用主要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引领社会舆论”。

    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决策公开,公开是常态,部长们带头公开,才能促进汇众智、定政策、抓落实;在公开政务的过程中,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跟媒体一起,有谬误澄清谬误,有是非明辨是非,这才能共同实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