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9日 星期三
副教授住民工屋 青年教师负担重
本报记者 高 博

    “我的一个博士后,毕业后住在清华西门外的棚户区。”清华大学教授王光谦委员说,“他是山区来的学生。现在北京一高校工作,每月拿4000块钱,租房、买房都不够花,就租了民工住的小屋,每月600块钱。”

    王光谦问学生:“你都是副教授了,怎么住这种房子?”

    学生说:“不住这儿住哪儿?我就是知识分子里的农民工。”

    “我们调研了一番发现,青年人才待遇低是普遍现象,而且他们基本是给老板打工,跟农民工差不多。”王光谦说。

    西部待遇更差,因此难以吸引人才。王光谦2013年去青海大学当校长,他发现:“东西部的区别,就像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差别一样。”

    青海大学2000个教师,有博士学位的只有167个,相比之下,同类型的郑州大学有2000个博士学位的教授。

    “老师都不是博士,能带出像样的博士生吗?”王光谦说,“但我们就是招不来。我们的二级教授7000多块月薪,而西宁是物价高的城市。跟省政府去说,省政府说你们不错了,还能拿5万年薪,省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平均只能拿三万八。这么一说,我们也确实不好意思再问省里要钱。”

    为此,王光谦去年就呼吁国家出钱,为西部增加人才岗位,“给来西部的博士加一年10—20万的津贴,允许他们干5年就走人,再换人来干。不求他干一辈子。”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