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9日 星期三
知识产权保护没跟上网络技术脚步
本报记者 张盖伦

    8日上午,政协会议科协联组讨论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委员提起了知识产权保护这个老话题遇到的“新问题”——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网络用户群体,但也恰恰是这个群体,相对来说知识产权认知度比较低。海量的网络交易也产生海量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田力普回忆说,2014年他们曾经进行调研,光阿里巴巴一家,全年知识产权侵权投诉案例就超过1000万件,“比除中国外所有实行知识产权保护国家投诉案例加起来还多”。

    令田力普感到欣慰的是,新的《专利法》正在修订中,其中增加了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但他认为,目前我国网络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美国,你发现网络侵权盗版,拿着法律文书就能让侵权者停止侵权行为。但是在中国,法院审理结果出来需要耗上一两年的时间,这就削弱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田力普指出,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探讨如何高效、快速实现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目前我国正在探索建立的知识产权法庭,田力普认为,它还缺一个核心环节——知识产权终审法庭。“不同地界审判结果不同,会影响司法公正性、公信力,终审法院可以负责处理有争议案件的上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