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8日 星期五
打击“升级版”传销亟待技术支持

■记者调查

    将“游客”带到公园里,一边“导游”一边进行传销“洗脑”、借微商平台诱惑网友购物,“上线”拿提成……一段时间以来,传销手段频频出现“新变种”,不断有人卷入其中的消息屡见不鲜。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虚拟经济、金融创新日益活跃,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的传销活动越来越多,一面是监管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一面是传销花样翻新速度加快。“升级换代”的传销活动难道陷入屡打不绝的怪圈?

    广西曾经是大规模传销活动的活跃地区,虽经过多年的打击,但传销活动仍然屡打不绝,且形式更多、隐蔽性和诱惑力更强,一些“新概念”“新噱头”频出。记者调查发现,传销团伙还以大规模聚餐、举办商业演讲等方式拉人入伙。梳理2015年以来的传销大案,不难发现打着理财旗号、“傍互联网”“傍金融圈”的特点,传销人员中还不乏层次较高的人士。参加传销组织活动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许多人相互之间并不认识,而是通过网络、微信等方式接触到一些“投资项目”后建立联系,在所谓的高额利润吸引下慢慢陷入其中。

    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认为,以上这些模式完全符合传销特征,即交入门费,发展“下线”,通过发展“下线”返利。“与传统的传销相比,网络传销不需要召集人员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洗脑’,轻轻点一下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而且传播更有针对性、隐蔽性。”

    这些打着高回报的旗号,往往可能导致血本无归。此前,央行、银监会、工信部、工商总局曾对以“金融互助”为名,承诺高额收益,引诱公众投入资金的行为,发布了“风险预警提示”。专家提醒,这种带有传销和庞氏骗局特征的平台不对接任何产业、不产生任何现金流,仅靠拉亲戚朋友入伙、将“下线”的钱回报给“上线”,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工商总局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探索建立网络传销技术监测与分析机制,对传销组织的运作模式、资金流转方向、网站设立、人员加入流程、参与人员情况等多项证据实现科学监控,遏制网络传销蔓延势头,并要积极发挥工商系统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系统的作用,在行动指挥、线索派发和数据分析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黄浩铭 张莺 向志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