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建 姜伟超
■宏观视野
新华社记者近日就寻找东北振兴突破口进行了深度调研,发现了一些影响东北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其中,一些政府部门对经济管得太多、太死,一些官员用权越位等问题成为影响当地经济振兴的重大障碍。
当前东北经济告别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表现低迷,这既与该地区传统产业转型艰难有关,也与新兴产业成长缓慢有关,更与一些地方行政主导力量过强、经济发展频频更换发展蓝图和目标有关。在长官意志的左右下,一些地方规划成百上千亿元规模的产业如同“走马灯”,说变就变,说换就换,不仅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也导致民营经济发展依旧处于“搞配套”和“跑龙套”的依附地位。
“试点帽子批发过多过滥”“目标蓝图随意改来改去”“产业发展沦为补贴大战”……这些现象,在全国很多地方均不同程度存在,但在东北尤其突出。东北地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经济发展干预过多、过度,造成资源错配,破坏市场公平秩序,也为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提供了土壤。因此,如何充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成为东北新一轮振兴的关键。
在国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的背景下,东北一些地方政府简政放权还没有完全到位,甚至明放暗抓、放小留大,对经济工作“管、把、看”的老问题没有改到位。
“权力任性”背后是根深蒂固的扭曲政绩观。在一些人眼里,“围绕政策转、按照指示办、做给领导看”不违法也不违规,还能秀政绩,何乐而不为?然而,过度的行政干预和长官意志往往是违背经济规律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一个地区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东北地区正在迎来新一轮经济振兴的历史机遇。东北需要在政府放权让利,深化改革方面大步向前冲,需要重视发展民营企业、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释放国企改革红利。在这一过程中,减少行政干预、增强服务水平是当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拿出的一份答卷,应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切实推行简政之道,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力量,早日让东北经济突出重围。(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