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锻造铁甲尖兵
装甲兵工程学院教练团培养高素质保教人员纪实

    □ 晋 升  张校荣  本报特约记者  李 飞

    装甲兵工程学院教练团组建45年以来,一直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国防生和技术骨干轮训等多个层次十几个专业的培训任务,保障教学科研履带和轮式车辆20余万台次,行军几十万个小时,相当于绕地球300多圈,共培训3万余名中外装甲装备技术骨干。近日,记者走进该团,探究他们如何培育高素质保教人员。

    于成长中铸魂

    初入军营的王光林原是一名通讯兵,从西安通信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教练团学习坦克专业。

    从通信兵到装甲兵,对25岁的王光林来说可是个不小的心理冲击。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他决心成为一名优秀的装甲兵!经过不懈努力,短短5年,他完成了从非专业到射击特级、通讯特级、驾驶一级的“逆袭”,创下了该团的多项记录。

    植树培根,育人重心。“新时期官兵思想多元,我们必须紧贴实际,多举措让红色基因融入他们的血脉,夯实他们的思想根基。”该团政委刘德贤如是说。

    在抗战纪念馆前感悟抗战精神,在“二七”烈士纪念碑重温入伍誓言,邀请第一代女坦克手陈丽兰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该团充分利用驻地丰富深厚的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系紧官兵思想“纽扣”。

    同时,该团还注重文化硬件建设,修建了反映装甲兵和团队发展历程的展馆和《尖兵》《团队精神群雕》等富有铁甲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使战士们处处受教育、时时受激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素养。

    于磨砺中强能

    坦克车场,数十辆坦克、装甲输送车整齐列阵,叠篷布和蒙眼分解结合高射机枪项目一字排开……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年一度的教练团军事大比武拉开帷幕。

    训练队4名士官教员用熟练的驾驶技能、精湛的火控系统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用坦克火炮端水杯、用火控书写汉字,演兵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高超的技能源于平时的苦学苦练。狂风怒吼,轰鸣的战车卷起漫天黄沙吹打着脸庞。孙天平、吴红卫两名士官助教正在采取“定人、定车、定岗”的方法开展武器校正练习。这是教练团在燕山脚下实弹射击保教的场景。该团抓住野外训练契机开展射手晋级、连行军等训练,助教队伍的“射、驾、通、修”各专业技术在完成保教任务中得到了锤炼。

    “作风就是战斗力,唯有在艰苦环境下磨砺摔打,才能锻造闻战则喜、敢打必胜的铁甲尖兵。”该团团长张迁说道。

    于奉献中弘德

    初春北京,寒意未消。一名学员驾驶装甲车高速冲向2.5米高的土岭,手忙脚乱之际,他的脑中一片空白,装甲车偏右爬上土岭最高处,右侧履带开始悬空,车体侧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他身后的助教周游迅速扑上前,猛地将学员头部和身体摁入驾驶舱——周游本可以安全地躲进车内,而他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

    英雄成长于教练团这块热土。天热了,有人送来西瓜;天冷了,有人送来煤块;下雪了,有人来扫庭院……自建团以来,该团历代官兵用真心、真情照顾杨淑珍、秦玉兰、高淑珍等十多位孤寡老人,写就了一个个动人的爱民故事。该团还与长辛店、玉皇庄、陈庄、东南街居委会、309公交车站等单位主动建立帮扶对子,共出动官兵3000余人次帮扶驻地困难群众,展现了新时期革命军人的崇高价值追求。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