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临战状态砥砺“顺风耳”
第二炮兵某通信团夜间全员全装全要素机动演练见闻

    □ 张倩晓彤  本报特约记者  冯金源

    大山腹地,天网密织。

    日前,第二炮兵某通信团数百名官兵进入临战状态。在没有预先号令的情况下,一场真打实备的夜间机动演练悄然拉开帷幕……

    “上级命令你团12小时以内迅速占领500公里外的某大山腹地,于次日早晨6时前完成野战宿营搭建和通信枢纽开设任务。”当日18时,团长王飞刚刚宣读完命令,只见由数十辆披着迷彩的特种通信车辆组成的钢铁长龙奔向数百公里外的作战地域。

    行军梯队刚一驶出营区,麻烦就接踵而至。面对“敌”方发出的光学红外侦察信号,司机迅速熄灭车灯关闭引擎,对车辆进行降温,手持机、CDMA手机和20W短波电台迅速组成内部通信,在团、营、连三级联动下,通信系统、人、车三位一体进行全方位、全员额、全要素、全天候、全程序、全动态快速合成。

    “前方500米处通过核沾染区,纵深2千米。”对讲机中,先遣侦察分队紧急报告。“拉大车距,快速前进。”随着参谋长吴志刚一声令下,安全员立即关闭车辆门窗,各车队官兵迅速穿戴防毒面具。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官兵人人沉着应对。

    经过大半夜的急行军,部队于第二天凌晨4时到达指定地域,黑漆漆的天空这时突然下起了小雨。卸物资、砸地钉、帐篷架设、隐蔽伪装、台站搭建、通信连接……一个个课目在雨中快速完成。

    兵马未动,频管先行。凌晨4时20分,电磁频谱分队正在演练场外监视着被扰乱的信号。该团的指挥、通信、控制等要素都要依托信息系统展开,再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把武器装备的电磁信号特征逼真地模拟出来。

    “啪!啪!”随着两声清脆的枪声,只见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卫星便携站随即传来上级通报情况:“5分钟后‘敌’卫星过境。”“卫星侦察,注意隐蔽!”参谋长吴志刚一声令下,尖刀班迅速行动,给“猛士”车穿上“隐身衣”,给宿营地搭好伪装网,官兵依托有利地形迅速分散隐蔽。瞬间,微弱的灯光和人员装备在笔者眼前“消失”。15分钟过后,情况解除,官兵打开头灯投入阵地伪装……

    引擎轰鸣,天线飞旋。记者了解到,该团把演练重点放在适应野外生存和挑战复杂电磁环境考验上。从摩托化机动、接收通报和战备命令、召开战前支委会、开展战备教育……一切都在有序进行。“用作战的方式训练,用训练的方式作战。构筑真实的战场,就是要在演练中设难局、险局,把问题设真,把战场设实,让官兵接受战火考验。”该团政委汪斌告诉记者。

    清晨5时47分,该团完成演练任务,一套“组合拳”下来,比预定时间提前13分钟。

    淬取实战之火,锻造胜战先锋。透过晨光,记者看到在伪装网的遮蔽下,数千平方米的帐篷搭设地域几乎与背后的一座无名大山融为一体。经过连续鏖战,通信战士望着大山和宿营地,战斗的别样情怀在心中涌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