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醒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颖)“脉冲电磁场能促进心肌梗死和下肢缺血大鼠受损细胞及组织的再生。” 在日前召开的“创新技术开拓呵护血管健康”专家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段俊丽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发表在《美国转化医学杂志》上的两篇最新科研结果。
两项研究中使用的实验材料是获得美国FDA、欧盟CE准入许可的中国二类医疗器械—“Bioboosti”(生命核),它通过将数码移动生物科技与再生医疗跨界融合,成功模拟再现机体再生修复信号,能够向大脑发出求助信号,从而启动再生修复系统,对受损的血管进行自我修复。
在针对心肌梗死的动物试验中,研究发现,“Bioboosti”脉冲电磁场可能通过促进心肌梗死边缘区的血管新生、抑制心肌梗死边缘区的细胞凋亡等机理,从而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的功能。
另外,段俊丽团队还研究了“Bioboosti”脉冲电磁场对下肢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脉冲电磁场有望成为下肢严重缺血患者的潜在治疗手段,它可显著加速伤口愈合,降低坏疽发生率,提高血管新生。
段俊丽表示,两项研究均揭示了脉冲电磁场——这种物理性促血管新生疗法的机理及有效性。“促血管新生疗法目的是建立缺血部位的侧支循环,通俗点说,一是让血管再生,好比直接修条‘新路’,二是唤醒平时‘休眠’的血管,让平时用不着的‘小路’派上用场,最终在机体发生缺血时,挽救濒临死亡的细胞或组织。”
针对上述科研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认为,段俊丽带领的科研团队在细胞及动物研究层面,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严谨的科研理念,揭示了脉冲电磁场对心肌梗死和下肢缺血的有效性,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新的路径。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智慧的系统,通过自身的再生能力,或许有望找到新型的治疗技术,延缓机体衰老或病变的进程。”张澍表示,面对目前中国的第一大病——心脑血管疾病,不仅需要积极倡导预防的理念,使疾病的关口下移,关口前移,还要勇于探索具有可及性、实用性、方便性的科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