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众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一些疑难杂症、大病、慢性病的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
在藏药行业,雷菊芳所领导的奇正藏药集团排在第一位,在OTC外用止痛药统计榜上已经连续几年位居第一。全国政协委员、奇正藏药董事长雷菊芳认为,民族医药大部分以植物药材入药,产地多位于中西部。资源环境是民族医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应引起政府、学界和民间的高度关注。 “应该大力鼓励民族医药产业按照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在民族地区走出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久前,雷菊芳到国外考察。她发现,在国际上,包括喜马拉雅的一些山地国家,对此有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联合国环境总署、国际中心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在尼泊尔考察研究后,公布了尼泊尔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的三大目录——可用于绿色贸易的植物目录、有限利用的植物目录、禁止开发对外贸易的植物目录。这种方式一是为生态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技术依据,同时为当地发展生态贸易和绿色经济提供了可靠的运作模式,为资源产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了显著的效益;三是确实有效保护了一些濒危品种资源;四是出具的结论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并在国际范围取得了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雷菊芳建议,引进权威的国际、国内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参与到我国民族医药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专项调查,保证此项工作在社会公众中的权威性、专业技术层面的科学性、经营发展领域的可靠性、达成目标结果上的高效性。
雷菊芳认为,调查组应发布常用品种和稀有濒危品种的资源状况。以西藏为例,在未来3年内科学、客观地理出“西藏自治区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目录”“西藏自治区限制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目录”“西藏自治区禁止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目录”。在市场准入源头设立标准,含有濒危植物资源的药物,不能进入国家基药目录。
她表示,还应适当扩大参与面,强化资源普查与保护工作成果在现实经济社会的转化功能,积极调动生态贸易领域的企业和产地居民的参与,确保此项工作在产地居民和产业经济中真正扎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子。尽可能摸索出既符合国际生态贸易基本原则,也能符合民族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实际的“民族医药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模式(或基本指导原则)”,打下法制化的基础。结合资源普查、标准化研究工作等结果,由政府发布目录,及时增补、修订、调整《中国药典》及其他国家标准的品种名录,作为采、贸易、药用的依据;为政府决策和绿色贸易提供咨询服务、支撑和保证;使资源保护者、生产者、监管者有法可依。给民族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真正实现民族地区药用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