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朱彤 通讯员丁玉红 姜红莲)7月5日上午,新疆兵团第二师六十七团十一连棉花种植户李新祥来到自家的40亩棉花地边,发现一些蛾子散落在地边已经死亡。他高兴地说:“今年棉花田管采用食诱剂诱杀害虫,效果真好,我们再不用起早床抓蛾子了。”
六十七团棉田正值棉蛉虫蛾繁殖高发期,该团采取了“诱、杀、捕”等措施来消灭棉蛉虫。通过食诱剂释放棉铃虫喜好的气味,引诱其聚集取食,借助微量杀虫剂灭杀,一瓶560毫升的混合后药剂作用范围8.4亩地。
今年全团5万亩棉田全部采用棉铃虫诱蛾这一新技术,不仅改变了以往人工捉蛾子费工费时的状况,还防止二代棉蛉虫泛滥。
为减少种地成本,提高作物单产,增加职工收入,该团又引进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禾田福与氟节胺使棉花免打顶的新技术。氟节胺是一种植物抑芽剂,主要控制棉花顶尖幼嫩部分的细胞分裂,自动封顶,解决了人工打顶造成叶铃的划伤和脱落,减短打顶时间,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改变中后期的通风透光,实现大面积的增产,比人工打顶单株结铃增加0.65个,增产达5%—8%。
该团六连副连长孙彦峰说:“食诱剂、打顶剂等棉花田管新技术的运用,节省了人工,降低了劳动强度,还能增加职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