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5日 星期四
防治糖尿病信息传播强调科学性

    □ 徐述湘 本报记者 吴红月

    数字健康

    糖尿病作为联合国确定的四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之一,在中国影响着9200多万患者以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加强糖尿病防治已经迫在眉睫。中国医药报刊协会(CPNPA)于2012年7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了“慢病防治健康行”大型公益活动,并召开了关注糖尿病诊疗为主的“临床路径应用研讨会”。从媒体角度审视糖尿病防治领域的现状、问题以及信息传播特点等,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此前国内尚未有这方面的尝试。问卷调查自2012年11月14日至2012年12月30日,2013年3月完成分析和报告撰写,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新闻报道基本反映了国内主流媒体的医药健康类编辑记者对于糖尿病防治现状、问题和传播认知的状况。

    半数新闻来自糖尿病主题宣传日

    数据显示,44%的调查对象在开展糖尿病防治新闻报道方面已经超过5年,已从事3—5年的占11%,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报道糖尿病相关新闻超过3年,已对健康领域,尤其是糖尿病防治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此外,记者获取糖尿病防治新闻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新闻发布会(69%);学术活动(57%);科普宣传活动(57%);与“糖尿病日”等健康日相关的主动选题(56%)等。

    在认为“当前公众对Ⅱ型糖尿病防治的认知误区”中,超过50%的调查对象选择以下4个方面的误区: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在降糖安全方面,只考虑到低血糖、体重增加、胃肠道反应;在发病早期,对未来并发症及肝肾功能减退等的预防,可以缓缓再说;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测肾功能不见得那么有必要。

    新闻所困惑和忽视的问题

    做医药健康类新闻报道的时候,采编人员对报道领域的困惑,将决定其报道视角、内容选择和报道方向的调整。调研结果显示,所列采编人员可能感到困惑的主要问题是,超过6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对全面考虑安全用药的各种因素宣传不够”和“用药时过于注重对当前病情的控制,缺乏预防后期并发症和肝肾功能减退的意识”。

    调研活动中,多数调查对象表示,通过填写这一问卷,有机会重新梳理糖尿病防治理念及相关知识要点,有助于将来更好地选择报道方式、角度和重点,调整宣传报道策略,提高报道质量。

    公众对糖尿病认识已获提升

    在从事医药健康类新闻报道的记者眼中,目前我国公众在糖尿病防治的关注点已经走出了认知的初级阶段,如一味寻求治疗上的“去根”,或者“谈药色变”,已经认识到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疗效与风险相结合的重要性,能够关注到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寻求规范化治疗,加强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如何减少治疗用药副作用等多个方面。公众对糖尿病认知程度已经更趋科学化、理性化,这与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开展多年来取得的进步,以及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密切相关,也反映了公众健康素养在逐步提升。

    最新科技成果受追捧

    最新的医药科研成果及规范的诊疗服务,对填平防治新知到防治行动之间的巨大沟壑,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和信息传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这正需要学术界与媒体人员一道努力,将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新动态、新认识和新观念,及时通过有效传播方式和途径,传播给广大观众,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媒体、患者和公众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悉新的成果和进展,并对以往的认知进行修正,可有效地减少糖尿病诊疗和预防中的潜在风险。

    此次的调研活动表明糖尿病健康传播方式和路径更加强调科学性,这对于提升社会对糖尿病防治的参与和理解,对提升新闻和科普知识宣传报道的质量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