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6日 星期五
和“0”“1” 结缘 与“软件”“硬件”为伴
——中国海关一级专家任尔伟的“科技强关梦”

    □ 本报记者  王建高  本报通讯员  陈星华  王志鹏

    和“0”“1”结缘,三十年的海关工作与软件、硬件为伴,从助理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率先制定了计算机计税和税单的标准格式,打印出全国第一张有价税单,改写了海关系统手工开具税单的历史。

    他就是青岛海关总工程师任尔伟。

    进入海关之前,任尔伟在西安飞机制造公司,从事软件编程工作,1985年作为特殊科技人才进入青岛海关。入关伊始,任尔伟参加海关核心通关业务处理系统建设,担任“海关计算机征税系统”工程组组长,2012年任尔伟被海关总署评为中国海关一级专家,同时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聘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指导专家组” 专家。

    通关系统三次变革的“主心骨”

    海关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海关内部业务处理的计算机辅助系统,是海关业务的核心系统,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任尔伟亲历了这三次变革,不仅是参与者,还是重要的骨干力量。1990年开始,他作为首批计算机软件技术骨干参与了全国海关H883系统的开发,成为全国海关为数不多的掌握H883/EDI应用技术的专家。H2000替代H883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网络、系统的结构性调整,是海关通关改革的全面整合。在系统切换过程中,任尔伟清醒地认识到运行H2000系统的小型机处理能力存在不足,争取得到深圳海关换型机增容扩能支持,由于正值“非典”时期,为不影响全国整体推广计划,任尔伟亲自带队到深圳验收托运机器。整个工程历时一年时间,青岛海关在没有影响通关业务一天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系统的切换推广,成功实现了“开着汽车换轮子”的平稳过渡。

    2009年,随着海关H2010工程启动,任尔伟被抽调海关总署参加集中工作,在北京一待就是四年。作为专家组组长,他全程参加H2010工程和海关信息化总体架构的规划,提出“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以数据服务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作为总编辑,他凝聚全体专家的智慧和力量,编写了总篇幅11万余字的《H2010工程业务解决方案》,成为总体建设方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最终促成了整个工程的实施和启用。

    兴关为国把关服务的“排头兵”

    1997—2000年,为严密监管、打击伪报瞒报等走私行为,海关总署在全国部分海关配备“海关大型集装箱X光检查系统”,即H986工程。青岛海关是全国海关第一批试点单位,在主持建设期间,为保证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完成任务,任尔伟不会就问、不懂就学;为能够搞懂防辐射、建筑质量、轨道平稳运行与误差、X光生成机理与衍射等问题,他放弃休息时间到书店恶补专业知识,没用多久,就连清华同方的专家都对他掌握的知识刮目相看。青岛海关H986设备投入使用后,连续查发夹带汽车、洋垃圾系列案件,2001年5月,首次在青岛口岸查获300根走私象牙,案值达5000万元。

    2003年前后,由海关总署牵头、12部委共同建设的中国电子口岸在各地纷纷建立,青岛数据分中心也应运而生。一边是急需发展,一边是筹备开张,大事小事多如牛毛,在外人看来,任尔伟几乎分身乏术。面对如此工作高压,任尔伟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早到一小时,晚走一小时,少睡一小时,最终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机构得以迅速建立和高效运转。 3年内,平台飞速成长,出口无纸报关量和网上付税额均居全国首位。如今,青岛数据分中心已拥有近百人的队伍,业务范围涉及通关、加工贸易、口岸物流等6大类24个系统,全天候为山东省7万家入网企业、16万持卡人提供通关服务保障。

    强关路上追求卓越的“弄潮儿”

    当前,“一切事物皆可数据化”的“大数据”已经成为业界技术热点。而早在2002年初,任尔伟就第一次在海关系统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有效解决大数据困扰海关决策分析和专业数据应用的难题,开创了风险管理研究的先河。此后,他又不断引进诸如.NET、动态数据仓库等最新技术,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始终站在科技阵线的前沿。

    2004年,物流业渐渐兴起。为实现集约化、智能化的“无干扰”物流监管,任尔伟以实用为原则,主持研制“电子闸口系统”,成功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全国海关首先实现了海关物流监控与海关监管场所的联网,实现电子闸口与物流平台联动,真正做到监管的严密化、自动化。

    “金关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化重点工程,是“一把手”工程。2011年,任尔伟被海关总署委任为“金关”二期专家组组长,参与工程总体设计。然而如何科学地提出项目需求?如何合理的设计海关政务目标?答案无人知晓。数据模型仿真,是决定“金关”二期能否顺利立项的“关口”,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咨询公司也不敢承接这个要在3个月内完成的“大活”。技术跟不上、有畏难情绪,任尔伟就通过思想工作,配合专项培训,扭转被动局面;工作三班倒,吃饭成了问题,就变集中吃饭为分时吃饭,“人停机器不停”;长期疲劳工作需要鼓励,就将身边的好人好事张贴在工作现场,大家看后工作士气明显好转。最终仿真工作取得业界良好评价,“金关”二期如期顺利立项。面对成绩与荣誉,任尔伟开朗一笑,“只要组织需要,我能当好水手,也能当好领航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