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9日 星期四
健康生活和心态是防猝死的关键

    本报记者 李颖

    科学与生活

    最新的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以13亿人口推算,国内心脏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同时,中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也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

    猝死包括心脏性猝死和非心脏性猝死,因冠心病等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占全部猝死的80%。当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产生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发生后,患者在10秒钟左右就可出现意识丧失,如果得到及时抢救可以存活,否则就可能死亡。在心脏骤停后5分钟之内接受心脏除颤治疗的病人生存几率最高,如果没有实施心脏除颤治疗,每过1分钟病人的生存几率就会降低7%—10%。

    为了提高公众对心脏猝死严峻性的认识,唤醒大众对自己心脏健康的意识,中国心律失常联盟启动了2013年的中国心脏节律周活动。围绕“远离猝死,从‘心’做起”的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活动,时间与国际心律失常联盟同步,统一定在6月3日至9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失常联盟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介绍,心脏猝死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但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心态是预防猝死的关键,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自我保健、心理平衡能明显减少猝死。

    减轻工作压力,合理膳食,加强营养,适当运动,只有拥有健康才是“王道”。不少白领“过劳死”,人们呼吁“身体是自己的,再忙再累也要注意休息,不要再透支生命”。走出“年轻时用命换钱,年老时用钱换命”的怪圈。出现亚健康状态,要注意调整,不要拿自己开玩笑。

    “心脏猝死的急救也是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之一。”北京心律失常联盟主席杨新春教授指出,公众对心脏性猝死的救治知识和技术严重不足,即该治的未得到及时救治,急需普及公众教育,同时加强诊断、预防及规范治疗。

    北京心律失常联盟副主席友谊医院的吴永全则表示,鉴于房颤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风险倍增、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次心脏节律周特意举办了首届中国房颤日活动,旨在唤起公众对房颤危害的认识。

    据悉,今年的心脏节律周也将在全国各地同时开展活动,另外,还将在北京急救培训中心、北京朝阳公园、陶然亭公园及房山区等地开展多项大型主题活动,如“猝死心肺复苏百姓大练兵”、“远离猝死,从心做起城乡直通车”、“首届中国房颤日”活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