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21日 星期四
美丽宿迁: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兜底民生
本报记者 吴红月

    医改进行时

    宿迁位于古黄河干道的边上,青青的骆马湖、秀丽的洪泽湖,将宿城区与宿豫区、泗阳和泗洪连成一体,古黄河、运河、淮河、沭河,纵横宿迁大地流淌不息,为这座城市带来了脉动,乾隆曾五次来到宿迁,并留下“第一江山春好处”的诗句,表明宿迁自古以来是生态环境的最美之地。如今,在宿迁的大街上行走,你会发现蓝天白云之下,郁郁葱葱的树阴间,点缀着现代化的低层楼宇;在城市街道与乡村阡陌的环绕下,处处是开工建设的繁忙景象;在宿迁普通百姓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而幸福的笑容。这座年轻而古老的城市充盈着积极向上的活力,展现出新的希望。

    事实上,宿迁建市的时间不长,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江苏省13个省辖市、长三角第25个地级城市。数据显示,从1996年建市到2011年底,短短15年,这座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崛起:地区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1304.8亿元,财政收入由7.68亿元增加到27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20亿元增加到1010亿元。在全国33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宿迁市一般预算收入的排名由2005年的第164位跃升到2011年的第74位,6年跃升90位。

    短短十几年时间宿迁的城市发展成就斐然,其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宿迁市委书记蓝绍敏在北京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谈幸福指数,在宿迁,政府坚持“真心为民,造福百姓”的执政理念,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民生。“我们努力做到以自己的辛苦指数、绩效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百姓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幸福感一年比一年强”蓝绍敏如是说。

    宿迁坚持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采取政府兜底的方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千方百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医疗服务的覆盖面。

    2012年,全市“五险”扩面合计新增19.5万人,企业职工“五险”基金征缴达20.5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5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达179万人,实现全市居民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同时,宿迁还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社区(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26家。

    在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大优质医疗资源建设中,宿迁全面对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村级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结报实现全覆盖,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看病贵得到初步解决。近些年,宿迁从民营医院的大力度改革逐渐转向公立医院与民办医院相结合的路子上,以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据了解,有群众反映,通过医疗改革本地人看病不再难,但遇到大病重病还是要出市治疗。政府积极回应百姓的呼声,蓝绍敏介绍说,正在建设的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不仅是宿迁建市以来政府单体投资最高的民生工程,也将是宿迁市第一个三级甲等公立医院。预计2014年5月医院将实现初步运营。

    民生是第一信号,稳定是第一责任,宿迁正在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药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六大体系”,既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更关注影响改善民生的深层次问题。宿迁政府表示,将确保到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2700元和12400元,日益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蓝绍敏说,“到那时‘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将基本实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