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视点
人的一生,以死亡为终结。
可是,如果事先在一张器官捐献登记表上打了勾,即便是生命终结之后,仍将熠熠生辉。
去年年底,云南女孩施继琴自愿捐献多个器官,当地官员向她的遗体默哀致敬,当时这幅图片被境外媒体广泛传播,因为在不少外国媒体的报道中,死囚犯的器官才是我国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主要来源,他们没有想到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自愿死后捐献器官。主管器官捐献工作多年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对此评价说,“世界看到,中国在改变。”
死和生是一对矛盾,人死不能复生,但现在很多人却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实现“生命的延续”,这就是器官移植。每年成千上万的人依靠器官移植摆脱了死神的威胁,捐献者的高尚之举让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获得了重生。尽管捐献器官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但仍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权威统计,中国每年有100万—150万患者需要通过器官移植来拯救生命,但可供移植的器官数量只有1万,缺口极大。
捐赠器官,固然需要勇气,也同样离不了制度激励,以及对旧有体制的革新。我国正在创建符合国情的器官捐献和移植体系,器官捐献体系将考虑纳入一定的刺激机制,给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经济补偿。这或许将激活更多人的捐献热情。
作为我国的著名外科专家和曾经主管器官移植工作的副部长,黄洁夫对于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艰难发展深有感触。以至于当谈到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即将在全国全面推开时,已经67岁的黄洁夫数度哽咽。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在人的弥留之际,捐献出自己的器官,用于拯救陌生人的生命,是不是一种“人之将死,其行也善”的表现?换一个角度来讲,你的心脏在另一个人的体内跳动,是不是一种变相的生命延续?你的眼角膜为盲人带来光明,是不是就有一个人继续替你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遗体捐献的队伍中,将生命延续下去。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生理上或许不能实现,但在心灵上却很容易达到。而捐出遗体或器官,让自己的器官还能给那些处于重症中的人带来生的希望,这是生命在别人体内延续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爱的传递与扩张。而这又如同一颗生命的种子,因为爱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年年初,恩施男孩熊正锋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脑出血,让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3岁这年寒假……然而,他的器官却在三名病人身上移植成功,延续着他们的生命,也延续着自己的存在……
父亲熊仕周表示:“我给孩子取名为熊正锋,就是希望他长大后做雷锋那样的好人。捐献器官救人是做好事,也算是孩子生命的一种延续!”
“在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字的时候,我感觉儿子并没离开我们,因为他的器官可以救助其他人,只要还有一样东西是活的,就像他还在我们身边一样。”母亲贺泽香很坦然。
捐献器官的功德有多大,接受捐献者感触最深。几年透析苦,一朝换肾甜,患者获得“第二次生命”的欣喜难以言表。在生死之关走过的人,对生活的理解往往更透彻。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更希望回报社会,是他们的共同心声。从这个意义来看,捐献器官的功德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更是爱心的传递。
要知道,除了母亲,您也可以赋予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