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
■将新闻进行到底
在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成为代表委员们关心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提交提案,建议粮食法中明确“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条款,对浪费情节严重者给予处罚;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德旺建议,以严控会议与接待浪费为抓手,遏制粮食浪费为切入点,建设节约型社会……
据悉,国务院法制办去年出台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正在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强调,要探索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立法。在《粮食法》中明确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条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治浪费粮食的行为。
———— 严峻现实 ————
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可养活约2.5亿人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浪费极其严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武维华说,保守估算,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可养活约2.5亿人, 折合粮食约800亿公斤,相当于我国粮食总产的15%。
全国人大代表薛少仙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社会上的粮食浪费行为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受种子发芽率不高等影响,种子消耗量偏大;由于收割机械设备质量不佳、收割粗疏和小规模生产,粮食干燥基本依靠露天晒,收获环节损耗惊人;农户储粮设施非常简陋,极易遭受虫、鼠、霉的侵害,储藏环节损失严重;在包装、装卸及运输进程中遭受雨水、撒漏、污染和野蛮装卸等,该环节损失与浪费大;人们在粮食消费上日趋求精、求白,致使人体所需的大量营养成分在粮食加工过程中被白白地损失掉,加工环节损失与浪费加大;消费环节浪费普遍。
武维华说,2006至2008年对餐饮业调查表明,我国1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为800万吨和300万吨,相当于1年的2.6亿人所需蛋白和1.3亿人所需脂肪;集体食堂浪费惊人,如调查结果表明,大学食堂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买饭菜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就不可能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武维华说。
———— 争论焦点 ————
该不该为反对粮食浪费立法?
面对如此严峻的粮食浪费现实,粮食立法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能否刹住“浪费风”?
记者查看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其第四章“粮食消费与节约”只有3个条款,仅原则性提出“国家倡导节约粮食,鼓励开展节约粮食、科学用粮、健康消费的宣传和舆论监督,提高全社会珍惜和节约粮食意识”等。
正方: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说,我国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因此,需探索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立法。任正晓透露,国家将编制《粮食行业节粮减损行动实施方案》,制订节粮减损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在《粮食法》中明确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条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治浪费粮食的行为。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工程系教授李洪文也认为,有必要通过立法,或以其它具有法律效力的形式来促成大家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节约粮食应是自觉行为,但在大家还没有形成习惯的情况下,通过法律或其他半强制形式来引导一下,可能效果较好。”
反方:不过,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法律只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选项,反对粮食浪费还需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道德约束等手段。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院研究员黄金荣并不认同因“反对粮食浪费进行立法”。
他分析说,在公共财产领域的浪费,需通过行政问责,对失职部门进行责任追查。公民私有财产归自己处理,法律无权干涉。“如公务餐上的浪费可通过相关部门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普通百姓生活中存在的浪费则属于道德范畴。”
他还表示,难以对消费环节中存在的浪费行为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标准,法律实施的可行性有限,“处罚方式操作起来有难度,比如说谁来罚、怎么罚、由谁来监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沈敏荣也表示,对超出法律界限的社会问题,需通过道德约束和伦理思想来发挥作用。“法律是社会的底线,单靠法治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粮食浪费现象与当今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需要从道德伦理方面来倡导节约粮食。”
———— 专家建议 ————
浪费粮食缴纳额外的“奢侈税”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在经济社会中,经济手段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优先方法。以日本为例,如果日本人在餐馆酒店吃饭太过铺张,就需缴纳额外的“奢侈税”。经常被征收“奢侈税”的人会被旁人指责为喜欢浪费、不懂节俭。如此一来,通过经济手段和舆论监督使民众养成简朴生活的习惯,“这点值得我们借鉴”。
她还指出,我国当前不仅存在严重的粮食浪费问题,肉类、奶制品、水果蔬菜等食物也存在着浪费现象。
据估计,我国每年还浪费水果2196万吨、蔬菜 25363万吨、肉类1212万吨和水产品824.4万吨,占其总产量的29%、48%、17%和17%。
范志红说,想解决粮食或食物浪费问题,首先要反思浪费产生的原因。“我从小就养成了节能环保的习惯,可有的餐馆饭菜实在太难吃,分量又大,只好将多余的倒掉。”
把主销区的食品补贴调到主产区
范志红说农产品作为需求、收入弹性较低的商品,价格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公众浪费粮食行为。“农产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价格稍有变动就会引起社会波动,虽然近年来物价不断膨胀,但农产品涨幅较小,人们对粮食浪费行为并不太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也表示,食品浪费主要发生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即粮食主销区而不是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的财政大量用于补贴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上维持了低价,并促进浪费行为。他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全国粮食财政统一由中央政府把握,直接把主销区的食品补贴全额调走到主产区”。
提高收割 仓储 运输和包装水平
据测算,我国每年在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超过700亿斤。范志红说,这与我国现有的仓储设施、运输工具、包装技术等手段较为落后有关。“我们需提高科技水平。相比之下,国外技术更好、更精细化。”
李洪文也表示,收获环节的粮食浪费问题比较严重。“咱们的收获机械不足,而且现有收获机械技术水平急需提升”。
从追求高产转向注重优质优价
除浪费外,范志红强调,粮食质量问题也值得关注。她建议,我国粮食生产可由追求高产转向注重生产优质优价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等品质。“与其生产那么多而被浪费,不如生产少而优的农产品。这样既可促使人们减少粮食浪费,有利于人体健康,还能减少环境承载压力,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在他的博客上说,“狂热追求粮食高产,猛上化肥,导致粮食中的营养成分下降。”“世界粮农组织的分析指出,当前粮食安全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足,在能量过剩状况下,存在营养不安全的问题。”
温铁军分析到,粮食浪费与我国粮食经济发展状况和相关决策有关。从历史看,我国粮食经济政策主要形成于国民经济粗放型增长时期,客观上长期以追求数量目标为主。国人以往的勤俭节约,是在生产和供给都处短缺的压力下形成的。自从1984年粮食超常规增长满足基本需求以来,浪费现象开始出现;到1996年,粮食产量超过人口正常增长的客观需求后,浪费粮食现象则大面积发生。
温铁军介绍说,据联合国组织的54个国家研究,全球食物总产量相对于全球人口维持健康的客观需求而言,超产约1/3。“在当前的粮食形势下,需认识到在全球包括农业和食品在内的生产过剩,我国应由从前那种追求数量的农业粗放型增长思路调整到质量效益型的科学发展观上来。”
■延伸阅读
法国加强粮食节约的相关措施
目前,法国人均每年浪费粮食在20至30公斤之间。法国政府决定通过增加小包装销售,以及将未售出的食品赠送给各类救助组织等方式向浪费现象开战,以期到2025年,能将粮食的人均浪费量减少一半。
法国政府推出的反浪费计划针对大型零售商、生产商、消费者协会以及普通消费者等涉及食品消费的各环节。如今,法国部分超市已对过去散装销售的低档食品实行包装出售,以降低人们的购买量,一些超市推出了按每人消费量出售食品和肉类的做法。
法国政府表示,他们准备推出“分期优惠制”。如一名顾客买三件同样产品享受价格优惠时,他可先拿走其中两件,另一件商品在日后到超市领取,这样其所购东西就不会烂在冰箱里。目前至少有三家大型超市已同意参与这一计划。
法国政府还计划与全国最大的新鲜农产品市场联手合作,将那些未售出食品转赠给“法国民间救援队”等救助机构。政府设立一网站,专门向公众介绍一些节约粮食的好做法。到明年6月,法国政府准备在总结上述实践经验基础上,签订一个全国反浪费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