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公司上海地铁11号线北段二期工程严御路项目部成功研制一整套地铁BIM碰撞检测技术——
本报讯 对地铁施工中综合管线碰撞问题,能否通过“千里眼”预知并掌握吗?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公司上海地铁11号线北段二期工程严御路站项目部回答“可以”。最近,他们成功设计了一套地铁BIM碰撞检测技术,提前找出施工综合管线碰撞102处,据此优化作业方案,节省成本近30%,引领地铁机电施工进入“智慧建造”时代。
该项目部负责的上海地铁11号线北段二期工程涉及严御路站通风、排水、电力三个领域,施工在地下两层的狭窄空间内进行,立体交叉作业,牵扯通信、信号、FAS、BUS、气体灭火、装饰等多家单位,施工“碰撞”多达百余处,容易误工和返工。
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公司上海地铁11号线北段二期工程严御路站项目部项目经理王奎通过调研,决定引进新型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据悉,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简称BIM技术)是一种全新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方法,它以三维素质技术为基础,通过建立一个等体虚拟建筑,对实际操作行为分析模拟,然后据此以得到最优作业方案。有关专家介绍,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尚未引进地铁施工中。
面对重重困难,项目部成立技术小组,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聘请相关专家指导,历时36天,终于设计出了以综合管线碰撞为主要内容的地铁机电施工BIM技术。
新技术见奇效,迅速改变了以往地铁施工中交叉作业一团乱的现象。2012年8月,项目部要安装地铁通风管道,在以往施工中,他们往往会与消防管道以及电力、通信等管线产生碰撞问题。为此,他们提前让各单位提供CAD图纸,利用自行设计的地铁机电施工BIM技术,自动生成3D图像施工碰撞点,从而检测出各专业管线碰撞点,各单位据此提前协调,实现了同步作业,避免了返工。据悉,仅通风管铺设一项,该项目部就节省资金数十万元。
据王奎介绍,该技术也可增加时间元素,由3D变为4D、5D,进行施工中的时间控制以及进度的实时监控、物业管理等。通过提前模拟,项目部要采购的设备等一目了然,甚至包括材料规格、型号等,都能在三维图中清晰标注,方便了地铁建设,也为日后运营维护创造了良好条件。(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