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的配图和流变。(作者供图) |
6月21日,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节气——夏至。“夏”,当然是指夏天;“至”表示最、极点。“夏至”,就是夏天的极点。在这一天,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上空,是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那么,“夏至”的“至”为什么能表示极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去追溯这个字的起源和意义变迁了。
“至”字的甲骨文上面像一支飞来的箭,下面的横线指出了箭落在地面上的位置,合起来表示远方的箭飞到了眼前。篆文中,“至”上面表示箭的部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形,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至”字。
“至”的本义就是到达。它可以表示到达某个地点,比如“朝发夕至”“人迹罕至”“蜂拥而至”;它也可以表示到达某个时间,比如“从古至今”“自始至终”“至死不渝”;还可以用于抽象意义,表示达到了某种程度,比如“甚至”“乃至”。
一般来说,到了终点才算到达,“至”由此引申为极点,比如“幸福之至”“荣幸之至”。夏天的极点是“夏至”,冬天的极点则是“冬至”。极点就是最高境界,所以“至”作为形容词,可以表示最好的、达到最高境界的,比如“如获至宝”。作为副词时,“至”表示极、最,比如“至少”就是最少。古语有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太清,鱼就无法生存;人太苛求,就没有伙伴。这里的“至”就表示极。
古代有一首很有意思的诗,题目叫《八至》,是唐代女诗人李冶的作品。在这首诗里,因为“至”出现了八次,所以取名为“八至”。诗是这样写的:“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句句平白如话,却充满人生哲理。
“至”可以作为汉字部件,组成新的字。在有些字里,它是义符,代表意义。如果我们给“至”加上一个代表读音的“刀”,就会变成“到”,表示到达。如果给它加上一个代表读音的“秦”,就造出了“臻”,也表示到达,常用来表示达到美好的境地,比如“日臻完善”“臻于至善”。各方面都达到了、照顾到了,这就是“周到”。有个成语是“臻臻至至”,就形容态度特别殷切周到。
在有些字里,“至”是声符,代表读音,比如“侄子”的“侄”和“水蛭”的“蛭”,以及“桎梏”的“桎”等。
在有些字里,“至”既是声符又是义符,也就是既代表字的读音又表示意义。比如“室”拆开看是“宀”和“至”,表示人来到了屋子里,所以“室”的本义就是人所居住的屋子。按照古代建筑的格局,进了房子之后,前面有一间大厅,叫“堂”;堂后面中间的屋子叫“室”,是主人歇息起居的地方。所以成语里有“登堂入室”,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人来到房子里是“室”,人来到洞穴里是“窒”。把“窒”拆开就是“穴”和“至”。洞穴太狭窄了,人转身都很困难,所以“窒”的本义是阻塞、不通。“窒息”就是人的呼吸受阻,甚至停止。
还有个字是“致”,在甲骨文中是“至”和“卩”(跪着的人),金文里演变成“至”和“人”。有的字形给 “人”加了个脚丫子。根据字形来猜测意思,就是人把东西送到地方了。所以“致”的本义是送给、送到,比如“致电”“致函”。引申为表达、传达,比如“致谢”“致敬”。也表示把力量、精神等集中于某个方面,比如“致力”“专心致志”。“致”由送到还引申为招来、引来,比如“致天下之士”就是把天下之士招来、吸引过来。由招来引申为引起,比如“导致”,这也是我们常用的意义。
今天,我们了解了“至”的来历和它的家族,考考大家,“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里面的“至”是什么意思?“武林至尊”里面的“至”又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委员、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