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3日 星期五
牢记两大口诀,尽早识别脑卒中
□ 冉宁晶
视觉中国供图

    近日,“第一批90后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全世界每6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现实中,缺血性脑卒中更为多见,占到了80%以上。卒中存活患者中有80%的人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

    牢记口诀,迅速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来势汹汹,患者往往突然发病,失去行动和语言能力,让人防不胜防。尽早识别脑卒中,对疾病预后至关重要。

    熟记“中风120”和“BE FAST”口诀,可迅速识别脑卒中。

    “中风120”口诀:“1”——1张不对称的脸;“2”——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0”——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有任何一个症状属于突然发生的,极有可能是被测试的人发生了脑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另外,还有一个“BE FAST”口诀也有助于鉴别脑卒中。

    “B”——Balance是指平衡,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脑卒中患者会有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脑卒中患者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脑卒中患者会出现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脑卒中患者说话含混,不易理解;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脑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应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把握卒中急救“黄金6小时”

    血管堵塞后,每分钟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脑组织及其所支配的运动、语言、认知及情感等多个功能会快速丧失。

    时间就是生命,脑卒中发生后有一个“黄金6小时”。早期识别脑卒中后,应尽量在3到4.5个小时内,通过卒中绿色通道,及时送入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卒中中心医院,得到规范的溶栓、取栓治疗,减少卒中致死致残率的发生。

    溶栓治疗,是通过输液的方式,使用特定的药物溶解血管,使血管再通。

    取栓治疗,属于血管内治疗的一种,也叫介入治疗,是使用特定的仪器设备,采用手术的方式,将血管内的栓塞物取出来。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一些必要的检查,进行充分的评估,积极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大多数患者在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后期还需要进行康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90%的脑卒中可以预防

    脑卒中虽危害极大,但总体来说,仍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90%的脑卒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脑卒中的预防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

    注意日常生活行为。清淡饮食,适度增强体育锻炼,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久坐等,防止过度劳累,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定期筛查和干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心脏疾病、吸烟、大量饮酒、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因素、脑卒中家族史等。因此,定期监测血压、筛查血糖、检测血脂等高危因素至关重要。

    35岁以上应每年至少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每月至少测量1次,根据血压情况进行药物治疗。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时开始筛查血糖,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并及时干预。20岁以上成年人每5年测一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该每3—6个月测1次血脂。

    另外,还需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健康成年人每周应进行3—4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每次40分钟以上。中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有益身心的健身运动。

    心血管疾病,例如房颤、卵圆孔未闭、外周动静脉疾病的患者卒中发病风险高于常人,应定期体检,接受专科医生建议,遵医嘱进行预防。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和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现在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脑卒中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卒中的发生发展。

    (作者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