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0日 星期五
老人多病共存 用药切忌顾此失彼
□ 衣晓峰 科普时报记者 李丽云
(视觉中国供图)

    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很多老年人因“多病共存”,导致临床用药复杂,治疗效果较差。老年人“多病共存”现象,是指一个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这种慢性病不仅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胃溃疡等常见疾病,还包括老年人特有的老年综合征或老年问题,如跌倒、衰弱、睡眠障碍、营养不良、尿失禁、谵妄、抑郁、药物成瘾等。

    针对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现象,如何避免多重用药所致伤害或者治疗过程中顾此失彼的难题?

    老年人代谢功能降低,易受药物毒性作用的损伤

    黑龙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药学部主任滕海龙主任药师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8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心脏,其心肌逐步硬化,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下降,肺部功能降低,呼吸道防御能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系统感染。另外,衰老还易造成老年人的胃肠运动减慢,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与此同时,8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肝细胞数量较40岁时减少了近40%,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也随之减慢。数据显示,老年人肾脏的重量也较40岁时减轻了约20%—30%,肾小球硬化增加,致使肾血流迟滞,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下降,药物排泄减缓,同时调节酸、碱和水电解质代谢的能力减弱,易受药物毒性作用的损伤。

    滕海龙指出,随着老年人器官功能的逐步衰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因素也会受到年龄和年龄相关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对庆大霉素、地高辛、锂制剂等亲水性药物的清除功能下降,容易酿成不良反应;苯二氮卓类药物、阿片类药物、胺碘酮等亲脂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容量将增大,容易导致蓄积中毒。

    同时服用5种药物,不良反应风险会升至50%

    同时患有几种疾病的老年人,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由于多药联用会极大地提升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因此他们常常面临用药矛盾,使得临床医生很难开出合适的药物。滕海龙介绍,约有55%的老年人每天服用5—9种药物,其中14%的老年人每天用药达10种以上。研究表明,同时服用5种药物时,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会升至50%,而当使用8种或更多药物时,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则飙升到95%。

    滕海龙指出,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包括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是可以合理预期的。然而,多药联用酿成的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往往伴随合并症数量的增多会形成“外溢效应”。例如,老年患者非常容易跌倒受伤,像利尿剂这类容易诱发低血压的药物,可能更易于使老年人站立不稳,导致摔伤,从而使疾病雪上加霜。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开具此类处方时,加强用药监护。

    同时,在“多病共存”的老年人服用的药物中,有些药物会加重其已有的病情,引发老年人神志不清、跌倒、晕厥、肌肉萎缩、小便失禁等。滕海龙说,抗痉挛药、肌肉松弛剂、抗组胺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帕金森病药、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等,都有可能引发上述问题,为老年患者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

    加强用药护理,减少老年患者药源性损害

    针对上述问题,滕海龙建议,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应按时到门诊随访,知晓并掌握自身健康状况,一旦露出药物不良反应的“苗头”,需立即找医生和药学专家作出合理调整。同时,建议备好个人用药记事本,以记录服药详情及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此外,老年人记忆力每况愈下,容易漏服、多服、误服药物,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这就需要家属必须定时检查老年人的用药情况,督促老年人做到按时、按规定剂量服药,提高用药依从性。

    无论是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还是食品添加剂和各类保健食品,老年人不可随意到药店购买,不能凭过往经验随便联合用药,尤其不可轻信民间“偏方”“秘方”,以免药效相互抵消,甚至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另外,医生或药师在开具处方时需要注意趋利避害,关注用药安全,在治疗“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时,可以选择同类别的替代药品,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用药护理。同时,也要强化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认真审核处方或医嘱,识别潜在的用药风险或错误,减少老年患者的药源性损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