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玫瑰花,漂亮妖娆的花有很多,为什么情人节偏偏选中了玫瑰,而不是风信子、紫罗兰、牡丹或者是百合呢?
除了著名的希腊神话中爱神阿佛洛狄特的故事之外,迈克尔·波伦在《植物的欲望》中也说,这种选择是因为玫瑰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塑造自己,以适应人类对于美学和情感的需要。玫瑰在伊丽莎白时期,花朵敞开、热情洋溢,到了维多利亚时期,则谦和有礼地紧锁起来,变得整洁了。
再看看风信子等其他花朵,一旦定型,就高傲地拒绝了人类的重新塑造。
这样看来,“颇有心计”的玫瑰,担当起人类爱情的信使,的确是物尽其用了。
对于玫瑰和它的刺,希腊神话中是这样说的:有一天,爱神散步遇见了玫瑰,那时的玫瑰是纯白色的,芳香、淡雅如邻家女孩。爱神觉得它很美,便伸出手去采摘,不料就在这一瞬间,一只蜜蜂从玫瑰花里飞了出来,爱神吓了一跳,举箭对准玫瑰植株就射。从此,玫瑰茎干上布满了刺,这些刺,就是爱神射上去的箭。
不久后的一天,当爱神再度伸手摘花时,偏偏又被自己射上去的刺,刺破了手指,鲜血滴落在花朵上,从此玫瑰成为红色……
由此可见,玫瑰从一开始被爱神相中,就不可能没有刺。鲜血、爱之箭和爱情,重新渲染出爱的“代言人”——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