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叔叔您好!
上周因为疫情,我留在学校,用80元度过了一周,这些钱还包括回家的路费。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面对生活中这样不期而至的突发困难也应付过来了!回家跟老妈讲了这个事情,说我这周过得如何不易。本来只是想听她几句表扬的话,结果,还没有等我说完,她就直接回击:“你这算啥?!当年我的生活那才叫苦呢,你爸爸就那点工资,大部分都偷偷资助你奶奶家了,我一个人养活这一家子,管你们吃喝拉撒,自己每天只能吃个半饱,还要工作,5年都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
唉!我本来只是想得到她的表扬与肯定,结果变成了一场比惨大比拼!还有,我跟她说我要考试了,压力好大呀!希望得到她的鼓励与支持,给我加油,结果她说:“你看你平时不用功,考试直发懵,这时候了,还有啥用……”
我听了心里顿时一阵凉意。我想,以后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不再告诉她了,这种带刺的安慰不要也罢!
萍萍(化名)
============================================================
萍萍同学:
你好!
感谢你的信任!首先老师要表扬你,你能够把心理课堂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成功地应对了这场突发的疫情带来的困难。你是一位愿意去尝试,愿意去体验,并且性情直爽的女孩。
当我们面对压力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往往希望得到最亲近的人的安慰,但很多时候,亲人的安慰并没有起到缓解的作用,反而会像带刺的玫瑰,虽有华丽的外表,却很容易伤人。
我发现你和妈妈在交流过程中,妈妈有一些焦急的情绪积压在心里,如果这些负面情绪顶格为10分,你会给她打几分?如果你在沟通过程中自己也带着不满与焦急的情绪,顶格是10分,你又会给自己的情绪打几分?
遇到沟通时出现的情绪问题,我们可以先冷静下来,觉察一下自己的心理,然后给自己的情绪打一个分,试想在这种情绪背景下沟通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生命的本质里有被发现、被关注、被理解的需求。对你妈妈而言,她也一样存在这种心理需求。她对你的安慰虽没有达到你预想的效果,但至少却包含了对你满满的爱,即使这种爱包裹着一层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跟她的这些心理需求长期没有得到满足有关。你不妨先接收她的爱,然后再倾听她的焦虑源自什么。还记得汉代贾谊的那句名言——“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吗?如果你想让妈妈接纳你的情绪,那么先尝试着接纳妈妈的情绪吧。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合理性情绪”,是指对待一件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其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待这个事件的角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可以直接导致我们的情绪状态和对事情的态度。
比如,和妈妈“比惨大比拼”时,你可以等她说完后安慰一句:“妈妈,我觉得你当年真的不容易,太辛苦了!”想想如果妈妈听到这样的回应,结果会怎样呢?会不会瞬间有种被接纳、被理解的感动?又比如,你在考试之前求安慰时,先接纳她焦虑的情绪,回应她:“妈妈,你说得有道理,那我以后平时要多用功。”然后可以离开这个让人感到焦虑的现场。
其实,安慰他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倾听和理解,有时安慰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一次认真的倾听、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就足够了。生活中,你不妨去大胆地尝试一下。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大耳叔叔
============================================================
案例反思
安慰,是双方关系的强化剂。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烦恼或挫折,孩子们通常希望得到同伴和家人的安慰,补充一些积极的能量,增强归属感。但一些不恰当的安慰,不但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无异于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有些孩子为了不让自己被这些伤人的话语刺伤,就会选择闭口不谈,将所有的坏情绪都装在心里。对他们而言,这种安慰不要也罢。所以,教给他们一些解决的方法尤为重要。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心理高级教师、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