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
近日,笔者久居的大院西区新建的红色塑胶健步道起用,赢得健身爱好者普遍称道。一日,我穿上运动鞋走在上面,感觉确实增加了快步走的弹性。我边走边四处环顾,发现这块地段不仅变得整洁了,两面的建筑物也几乎看不到电线,原来电线都巧妙地埋入地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报刊电视往往把蜘蛛网样的电线和林立的烟囱,作为城市繁荣的标志之一进行歌颂。随着人类智慧的演进,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也逐渐升华。人们认识到纵横错综的网状外露电线既不安全也影响城市景观,于是开发出不漏电不腐烂且有保护作用的电线套管,将电线埋入地下;城市工厂烟囱多了,排出污染气体,有损人类健康,于是开发出无需烟囱的清洁能源,取代冒烟的非清洁能源。
人类智慧的演进,与敢于创新分不开。而创新,来源于大胆的设想。我们常用的汉语成语“痴心妄想”,好像多做贬义用。痴心妄想,原意指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实际上科学发明,科学创造就需要“痴心妄想”。“痴心”于科学,如醉如痴,才能坐得住,忍受得住寂寞;敢于“妄想”,大胆设想,才能敢于人先,不断创新或发明,实现不可能实现的事。
人类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就是与大胆想象、大胆地推测相关联的。比如飞机的发明,就来源于人类从飞鸟得到启发。最初,有人也想飞天,学着飞鸟,开始在手臂绑着翅膀样的薄板,在高处向低处弹跳起跑,以增加悬空飞起的助力,当然最初不可能飞得远,甚至飞几步就掉下来折断了手臂。但人类并不气馁,继续研究,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将螺旋器和发动机及控制杆安装于一架滑翔机,首次试飞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还有,过去把“九天揽月”“嫦娥奔月”看成只是科学幻想。然而,科学家们大胆创新,将科学幻想变成了现实。“嫦娥奔月”不再仅仅是那个古代的美丽故事。中国在实施载人航天计划的同时,亦开展嫦娥奔月工程。登月工程分三阶段,第一期工程简化为“绕”,第一颗绕月探测星于2007年成功升空;第二期工程简化为“落”,于2012年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及自动巡视勘测;第三期工程简化为“回”,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帮助科学家进行月球数据收集与研究。
中国古代曾有“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今天我们的科学家真的向太阳发射了研究太阳的卫星。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有这些事例都说明,创新需要建立在大胆设想之上,大胆地去“痴心妄想”。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要给那些敢“揭榜挂帅”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并一展身手的机会。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