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
首位叩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他那篇入选语文课本的《太空一日》中,以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他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中,吃了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多样食物。恰逢中秋节,他还给人们留下了太空吃月饼的珍贵画面:把小月饼一个个扔起来,让它们飘浮着,排成一列,按照顺序逐个吃了进去。太空中的杨利伟,吃地球美食,吃节日美食,吃得开心快乐!
远离地球的浩瀚太空,尽管人类在那里已经飞行了几十年,但“对于太空对人的影响,人类的无知远胜于已知”。人类早期的航天旅程,时间短暂,航天饮食带有试验性质——人们一开始甚至不知道人类进入太空是否还能吞咽。那时的航天食品往往不太好吃也不太方便吃:苏联和美国都曾把航天食品放入类似牙膏管的包装里。苏联进入太空第一人加加林从牙膏管里挤出牛肉和肉酱,美国第一个太空人约翰·格林从牙膏管里挤出肉糜和苹果汁。
事实证明,吃东西这件事情,人们到哪儿都能做得很好。吃,在地球上和在太空中是一样的,都是头等大事。如今的吃在太空,非但不用“挤牙膏”,而且随着航天科技的日新月异,航天食品也朝着质量好、品种多、方便吃的方向快速发展。
据报道,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配备的菜品达120多样: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黑椒牛柳、香辣羊肉、麻辣豆干、椒麻鹅、酸辣笋……以咸辣酸甜的口味为航天员开胃助食。按照一个星期为一个周期计算,食品重复率很低,符合营养丰富且均衡的要求。同时,选择的食物,既具有“一口吃”的便利性,又能减轻飞船舱内废物收集系统的负担。比如,小块,无皮、无骨、无核、无残渣,全部可食。正餐之外,在太空中也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喝到茶、果汁等各种饮料。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驻留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是一个美妙的“太空家园”,里面设置了生活区和工作区。生活区内配有“太空厨房”、食品冷藏箱、就餐区。为他们提供的食物,由从事“快递小哥”工作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提前运送到空间站。
身在太空,他们顺利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首位以将军身份进入太空的聂海胜在吹口琴、牧笛,荣获“航天功勋奖章”的刘伯明和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的汤洪波在打乒乓球,他们三位帅哥还在一起听音乐……
回望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国航天史,人们都会说起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它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正是“东方红一号”升空那天,参加“曙光一号”载人飞船总体方案讨论的400多名专家汇聚北京京西宾馆,会上还品尝了航天食品。
航天食品,是供航天员在空间飞行中食用的食品,是为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群而研制出的一种特殊食物。太空上的吃,也在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进程之中。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太空生活工作整整3个月的3名航天员顺利回家。收看电视直播时,听到聂海胜说“中国会有更多航天员刷新纪录”,刘伯明说“我们会飞得更远、更久”,汤洪波说“我回来了!身体好,精神好,非常好”。航天英雄出舱后说的这些话,让我这个从事食品工作的航天迷也兴奋地忍不住接龙一句:“航天员食欲好、吃得好,中国航天食品越来越好。”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