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脏性猝死的噩耗不断出现,从台湾艺人高以翔、段子手赖宝、老戏骨谢园以及最近在北京地铁站里猝死的中年男性,似乎人到中年,心脏就变得异常脆弱,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笼罩着猝死的阴影。以下六大类人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更需尽早提前干预,防患于未然。
自认为没有症状就没有心脏病
心脏病比较隐匿,不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会出现症状。比如说冠心病,当冠状动脉狭窄在70%以内时,常常没有任何症状,甚至在活动中也不会有胸闷胸痛。
但是这样的血管狭窄却可能突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堵塞的血管部位在大血管的近段或者非常重要的位置,往往会使心脏突然停跳、室颤,甚至破裂。
发生在非医疗场所下的这种高危的心肌梗死,往往没有抢救的机会,结局就是心脏性猝死。
所以,一定不能因为没有症状就认为自己心脏是健康的。
一身坏习惯,我行我素
心脏病跟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吸烟、酗酒、熬夜、吸毒、饮食不健康、不爱运动等等,这些坏习惯会导致冠心病、心肌病、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等情况。
无论哪种心脏病,只要发展到出现明显症状的阶段,通常都是不可逆的,不但寿命会受到影响,也面临着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比如长期酗酒、吸毒,会导致心脏扩大,酒精性心肌病、心功能衰竭,当出现心功能衰竭的时候,会有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情况,一旦发生室颤,如果不能及时除颤,病人往往在几分钟内死亡。
所以,戒掉坏习惯,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三高”不吃药,怕有副作用
“三高”指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三高”不控制,则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成数倍增长。
有些“三高”患者很抵触吃药,一怕药物副作用,二怕吃药后停不掉造成依赖。这是两种极端错误思维。
首先,药物副作用是小概率事件,它不一定会发生,即使发生了,医生也有办法处理;另外,医生也会监控药物的副作用,比如定期化验血液指标等。目前常规剂量的控制“三高”的药物发生副作用概率非常小,即使发生了,它对于人体的损害,相比“三高”带来的伤害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第二,药物依赖是个伪命题。当一种疾病,我们无法通过手术或者短时间的用药把它治愈时,只能通过长期吃药来控制,这种情况不能叫做“药物依赖”。
脾气暴躁,情绪波动大
脾气暴躁的人,当情绪波动大时,身体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会急剧的升高,这三个物质突然升高会导致血管剧烈收缩、血压突然升高、心率突然增快、心肌收缩突然变得强而有力,这些反应会损伤全身的血管系统,造成冠脉的斑块破裂,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当心脏对这些变化反应过度时,甚至会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导致心脏骤停。
所以情绪控制非常重要,要想心脏健康,一定要心态平和。
忽略了心脏专科体检
对于心脏来说,一般的体检项目中只包含常规心电图(能够反应的问题十分有限),或者再加做一个心脏超声(只能看到心脏的形态结构)。这两个检查正常,也不能说明心脏是健康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冠状动脉狭窄了70%的无症状人群,是完全查不出来的。另外,有些隐匿性的心律失常,需要靠长程的心电事件记录仪来捕捉。
检查隐匿性冠心病简单可行的方法是每年做运动平板实验。
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
心脏病有家族聚集倾向,对于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人,心脏健康体检非常重要,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
(作者系北京和睦家医院心内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