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轻省活儿”变成了“满负荷”
□ 姜化明 田 彦

    从胜利油田科技管理部知识产权室主管,到东辛采油厂工艺所生产办副主任,看似两个“跨界”的岗位,隋旭强却在中间架起一架高效链接的桥梁。

    “挂职锻炼,决不摆样子、当‘走读生’,就要踏实做点有益的事儿”。2019年11月,隋旭强响应油田号召,挂职成为跑现场、解难题的“协调员”。如今,隋志强少了书卷气,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实现了从“技术通”到“解难通”的华丽转身:三大本笔记,20余篇总结,5项合理化建议,7条专利的申报,10余项成果转化……

    挂职决不当“走读生”

    隋旭强成了东辛采油厂食堂的“常客”。最初,人们看到他穿着工衣,风风火火赶到食堂,认为他是新调来的。

    不几天,人们便知道他是到工艺所挂职的。“挂职,还这么拼”!彼此熟悉了,看他有时候赶不上饭点,人们便热情招呼他坐下来。

    “东辛地质复杂,有很多疑难杂症,在这里挂职学东西。”面对同事们的关心,隋旭强淡淡一笑,“挂职,光打雷不下雨咋行,当混日子的‘走读生’更不行!”

    隋旭强知道,工艺所作为基层科研单位,虽说也有科研的职能,但大多数岗位既拼实力也拼体力,他要把根扎下来,当既说又练的“真把式”。

    挂职仅一周,隋旭强便有了“隋三多”的绰号:问得多,记得多,跑得多。他不离手的笔记本,每天都写满满十几页,从工作流程到措施计划,从工艺技术到设计优化,很多记录后面都打着问号。

    “有的是我要学的!”带着“补短板、强弱项”的心态,隋旭强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加班加点优化方案,攻坚技术瓶颈难题,披星戴月盯现场,保质保量提供技术服务都成了隋旭强的家常便饭。

    挂职就得脚底多沾泥

    有人说,挂职是“享清闲”的美差,可隋旭强硬是把这“轻省活儿”变成了 “满负荷”。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隋旭强认为,挂职就要到现场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问题。为增强对工艺技术的把握,他主动参与到YJA936X4、YJN22X100等重点井的施工中,每次到现场前认真查阅新工艺采用的管柱、工序、工具的原理、结构、技术参数,将井位地质、工艺设计、地层属性了然于心,做好现场协调无“梗阻”。

    “很多工艺技术,不是看文件和读书本就能掌握的”。一到施工现场,隋旭强就认真观察井场布置、动力设备配置及管线的连接走向;在施工过程,他对照工艺设计,认真揣摩施工工序,还结合曲线及参数分析运行状况;从现场回来,他一头扎进办公室,认真分析现场得失、撰写分析报告,俨然是一个较真的“小学生”。

    辛50斜112井是去年底新投的无缆智能分采井,今年8月份原分采管柱失效。隋旭强立即与工艺所技术人员展开论证,并到工程院进行结合求证,找到了工具失效主因,提出改进油井工具表面处理工艺的方案,实施后单井日产液量20立方米、日增油17.5吨。

    如今,跑现场成为隋旭强挂职的主基调,从偏僻的莱州湾畔到繁华的东辛油区,从工序连贯的防砂施工到如火如荼的压裂现场,从技术应用的现场协调到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百里油区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迹。

    挂职就要挂出个样子来

    “研发的技术申报专利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让技术到现场、增效益。”隋旭强认为,自己作为油田科技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就要发挥好自己的特长,为基层技术人员助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工作中,隋旭强发现东辛有很多技术在油田走在前列,但项目管理、专利申报、成果转化等方面意识较为薄弱。为此,现场跑到哪里,他就把科普进行到哪里,普及科技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推动了一系列成果出炉。

    为提升技术人员专利技术交底的撰写水平,掌握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过程中的技巧,隋旭强开设技术交流专场,专题讲授《专利挖掘与撰写》,还采取“一对一”模式,技术人员完善交底书、挖掘发明点、制定审查意见答复策略,让技术成果走上专利申请“快车道”。

    隋旭强唤醒了科技人员的专利意识,打通了专利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形成独有的“专利+”转化模式。基于需求大、实用强、适合推广的专利技术,他采取专利+实施模式,获得自补偿测调配水器、卡浅层套管漏失注水井封堵管柱等两个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先后在6口井上应用。

    隋旭强还设计出“专利+合作”模式,推动了小井眼易处理机械防砂技术的先导试验,辛17-侧1井累计增油279.5吨;探索尝试“专利+许可”模式,让《一种高泥质砂岩储层用防垢型多氢缓速酸》专利走进矿场,实施6井次,创效300余万元。

    “坚守初心,增长才干,决不当‘走读生’,就要淬铁成钢!”隋旭强的挂职笔记里流淌的是推动科技转化的信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