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9日 星期五
离不开酥油茶的藏族人
□ 谈宜斌

    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过着游牧生活,至今羊、牛、马仍然是农牧民的主要财富。所生产出来的牛、羊奶除少量供自己饮用外,大部份是加工成乳制品出售或换取其他日用品。在多种多样的乳制品中,尤以酥油最为常见。

    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出来的脂肪,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奶油。在奶油分离机尚未出现之前,藏民们将鲜奶加热以后,倒入打酥油的木桶里。这种桶当地人叫“雪栋”,高约1.3米,直径在0.3米左右,用“甲捋”(木制搅拌器)在桶内用力上下抽打奶汁,来回数百次,搅得奶和油分离,取出浮在上面的一层淡黄色脂肪质,捞出滤干水分,装入皮口袋内自然凝固后,即为酥油。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体察民情时,曾写过一首《琵琶歌》,其中有一句道:“乳正变为酪,酪正取酥兮,酸酪变膏兮。”这里的“酥”即为酥油,“酪”“酸酪”“膏”便是提取酥油后加工出来的奶酪、奶渣、酸奶等食品。

    酥油有着广泛的用途,几乎一切使用油脂的地方都可以用上它。如用酥油炒菜、制作糌粑、炸果子、点灯、做润滑剂等等。但酥油体现在藏族居民的饮食上,主要还是打酥油茶。制作酥油茶的方法,大体上是将茶叶用水煮成汁液,滤去茶渣后,将汁液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酥油茶桶内(当地人叫“栋模”),然后用“甲捋”不停地抽搅,使酥油充分而均匀地溶入茶汁中,最后装进壶内,放在微火上供随时趁热取饮,也有的加热以后灌进保温瓶内存放。如在制作过程中,加进炒熟碾碎的花生米、核桃仁、芝麻仁以及鸡蛋、糖、牛奶等,则被视为比较高级的酥油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藏族居民喜欢喝酥油茶,除了这种茶油润红亮、味道甘美、气味醇香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与他们长期生活在高寒地区有关。酥油茶能为他们提供抵御风寒所需的热量,其营养价值相当高,有提神醒脑、生津止渴、去腻顺肠、强身健体等功效。再加上藏族居民以羊肉、糌粑为主食,“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其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因此,藏族居民几乎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酥油茶,待客、探亲、交友,乃至看望病人都以酥油茶相献。

    在青藏高原上,无论你到哪一位藏族居民家里做客,热情好客的主人都要先端来一碗酥油茶欢迎你。但喝酥油茶是有礼节的,当酥油茶递到你手上时,你不能马上喝,要放在桌子上,先和主人闲聊;待主人提着酥油茶壶站到你跟前时,你才可端起碗来慢慢地喝几口,再放在桌子上;就这样边喝边斟,茶碗里始终是满满的。如果你不想喝了,就不要碰茶碗;告别时,得和主人说几句客气话,要拿起碗来再次喝几口,切不可一饮而尽,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不然主人会理解为瞧不起她(他)。有趣的是,藏族人在男婚女嫁时,要将酥油茶的茶汁煮得红红的,以象征美满幸福的婚姻;在办丧事时要将酥油茶的茶汁煮得暗淡一些,以表示悲痛和哀思。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