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使命》开机仪式在金昌举行 梁彭玮 摄 |
“太空中一艘飞船飞驶过来,进入火星轨道。着陆舱与飞船分离后,一个橙红色的星球火星进入画面。中国第一个载人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舱,向着火星大气层绕圈俯冲。”
这是《火星使命》剧本的第一组分镜头文字。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与“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联合出品,优秀青年藏族导演松太加执导,国内首部以航天科技为题材的科普巨幕电影《火星使命》,2020年8月20日在甘肃省金昌市启动开机仪式。
金昌地处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为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在我看来,载人航天就是在编织人类探索太空的“一带一路”,火星探测则是开辟太空“一带一路”的勇敢探索,把金昌作为《火星使命》的重要拍摄基地,不仅是历史的机缘巧合,也给打造以火星为题材的科普影视作品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火星使命》以我国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为大背景,以中国载人航天昂首步入空间站时代为主基调,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大型试验项目“绿航星际”试验为素材,以虚实结合、科幻与现实交融方式,讲述中国航天员在选拔、培养、训练和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幕后精彩故事及感人事迹,旨在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科技成就,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彰显航天人的爱国情怀,激励广大民众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搏奋斗。
作为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中国科学技术馆肩负着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历史使命,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科普影视产品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火星使命》的拍摄、制作得到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航天员教员仝飞舟博士将出演女主角,退役航天员潘占春出演“‘火星使命’3人545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总指令长——“545天”为目前人类从地球至火星往返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仝飞舟是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训练教员,2016年作为唯一的一名女性进舱乘员,与另外3名男性乘员一同参加了由中国首次主导、多国参与、面向未来开展深空探测和星际驻留任务的“绿航星际”试验。4名乘员进入面积370平方米的模拟太空密闭舱,开展为期180天的受控生态生保技术试验验证,仝飞舟据此创作出版了《飞舟日记》一书。潘占春1998年1月与航天英雄杨利伟等13人一同入选我国“神舟”飞船载人计划首批航天员,退役后担任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理事长一职,致力于青少年航天科普宣传。
2018年,金昌市引资在距离市区40公里,地形地貌及自然条件与火星颇为相似的荒漠上,建造了一个既可还原火星场景,又能真实模拟航天员训练生存,开展太空科学研究、实验和模拟训练的大型科普基地——火星1号,《火星使命》的许多重要戏份和场景拍摄都将在这里完成。
作为《火星使命》的重要策划、制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之所以选择中国航天事业发展题材制片,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希望给青少年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开始向深空探测稳步迈进,我国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越来越受世人瞩目。《火星使命》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对真理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为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二是希望为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生动榜样。航天科技成就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最能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火星使命》将展示我国航天员的拼搏精神和奋斗风采,激励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创新开拓、为国争光。
三是希望弥补我国科普特效影片发展短板。相对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我国航天科普影视作品的创作质量和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反映在科普场馆播出的特效影片大多为国外引进,航天题材的影视作品大多以反映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航天科技成就为主,《火星使命》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弥补相应的短板。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火星使命》将打造成为一部弘扬时代精神、彰显科技魅力、绽放艺术华彩的科普力作, 2021年公映时作为建党一百周年的献礼。有感于斯,填《清平乐》词一首,贺《火星使命》开机拍摄。“火星使命,勇探天无际。溢彩骊靬张双臂,揭幕开拍大戏。//航宇成就辉煌,科普影视弘扬。激励孩童奋进,创新开拓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