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
步入社会成人礼
□ 苏畅斌

    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干部学校成立于1950年,这一年的1月,第一期学员在京正式开班上课,在艰苦环境下为国家燃料工业培养出了一批生力军,这批人之后被戏称为中国钻探技术“黄埔一期”。1951年2月,学校从北京迁至焦作,在原国立焦作工学院校址办学,解决了扩大教学规模校舍不足的问题。

    我们属于第二期学员,也是学校迁至焦作后的第一批学员,条件自然还是很艰苦的。鉴于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要,1953年5月,我们这批为中南燃料工业局代培的学员提前结束学校学习生活,毕业走上社会,被分配到江西萍乡中南军政委员会地质调查所第一调查大队。

    当时的中央燃料工业部主管煤、电和石油,其下属的干部学校遂成为我早期正规职业教育的母校,我之后也一直关注这所学校的建设发展。1953年,即我们毕业的那年,学校的煤炭工业部分迁回北京,在北京通县定福庄建立新校址,后发展成为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该校1998年9月并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留在焦作的校区1958年9月成为新建的焦作矿业学院班底,1995年学校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

    1958年,我出差路过焦作,回过一次学校,见到了当年曾教我们地史学的一位姓严的老师。如今67年过去了,河南理工大学已成为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干高校。光阴冉冉,物是人非,衷心祝愿母校兴旺发达,人才辈出。

    我毕业分配到江西萍乡中南军政委员会地质调查所第一调查大队,后改名为萍矿钻探队。中南煤田地质局成立后,我们大队又改为128队;再后来,大队被地质部“收编”,改名为如今的901地质大队。901地质大队是江西省从事煤、铁、铜等多矿产资源勘查的最早一支综合地质勘探队伍,大队部先是驻扎在萍乡市,之后先后转战东乡、莲花、安福等地。

    我们是第一调查大队建队以来迎来的第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尽管多数是十六七岁的学生娃,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但还是受到了萍乡矿务局和大队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欢迎。我现在仍清楚地记得,矿务局何伟局长亲率大队党、政、工、团、技的一把手,为我们举办了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

    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和郑重其事,使我们产生了“重要人物”似的感觉,我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再也不是学生娃了,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国家工作人员,理应承担起重任、为国效劳了!

    在欢迎仪式上,何伟局长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当时的矿区情况:萍乡煤矿是当时江南最大、最现代化的煤矿,国民党撤退前的滥采以及技术人员的撤走,使得其下属的四大矿井中最大的安源矿(八方井)已被水淹,无法开采;而龙虎矿已无煤可采,王家园矿尽管当时是生产主力矿,但按其储量可供开采期已不到两年了,未来最大的高坑矿还在建设之中。此外,其时最为困难的是,各种采矿必需的地质资料残缺不全,全矿一万多人面临停工失业,而国家建设又急需煤炭,供需矛盾紧张,形势可谓十分严峻。

    何伟局长说,中南军政委员会为了加强萍乡煤矿的建设,已把第一调查大队下放到矿务局直接领导。而第一调查大队目前还是一个空架子,除队长兼书记左元鸿是一位长征老干部外,其他干部都是从萍矿工人中提拔上来的,矿区既缺专业技术人员,也缺管理干部,因而困难重重……

    讲明情况后,何局长对我们提出了殷切期望。他说:“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你们都是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劲的青年技术人才,希望你们运用知识、能力、干劲,为萍乡煤矿的建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参加欢迎仪式,听完何局长讲话,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和肩上责任的重大,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为煤矿、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左元鸿队长是老红军出身,没什么文化,欢迎会上的讲话直截了当、干脆利落:“你们这些娃娃好好干!勘探队今后主要就靠你们了。我既不懂技术,又老了,也该休息了。”

    果然,没多久,他就离休了。

    对我而言,这个欢迎会,可谓印象深刻。它是我从此步入社会的一个开端,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庄重的“成人礼”。从那一刻起,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心里开始有了清晰的责任、集体国家的概念,人生也有了清晰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工作,干出成绩,报效祖国,不负父母养育恩!

    (作者为长沙市退休耄耋老人,探过矿,教过书,经过商,著有《活好》《活明白》《筑梦人生》等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