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静谧的热带雨林中,空气湿度高的骇人,一旦进入其中,身上的毛孔在全部张开了后,人依然感觉湿热难耐。可以想见,一直待在此地的植物们的感受。
生长在热带雨林底层的海芋,把对高温高湿的抱怨,化作成长的动力,甚至用来让智慧闪耀——为我所用,唯我独“尊”。
水,对海芋来说,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自己厌恶。
不甘沉沦的海芋,给自己的叶子表面,覆盖了一层非常细小的显微结构,这种结构的妙处在于几乎能把水滴架起——只有百分之二的雨水能接触到真正的叶表,而流走的水滴,顺带清扫了叶子表面上的细菌和灰尘。
在叶子内部,海芋也进行了重大改良,它可以做到像人一样“出汗”,当它觉得湿热难挡,体内的水分过多时,就会通过自身的导管将水分连同抵御害虫所分泌的毒素碱,一起通过气孔排泄出来,在叶尖部位凝成水珠。
这水珠晶莹剔透,泛着蜜露般的光华,是海芋的汗珠,也是它的秘密武器。
来此觅食的小昆虫,若把这蜜露当作露珠喝了,或是不小心触碰到,都在劫难逃。喝下去的“蜜露”,会让小动物的口舌红肿或因心脏麻痹而窒息;蜜露一旦挨到皮肤,皮肤立马瘙痒、肿大;眼睛如若接触“水珠”,会引起严重的结膜炎,甚至失明……人不小心碰到了,也是一样的症状!
这,或许是海芋别名“狼毒”“广州狼毒”的缘由吧。
按说,这么缜密的抗虫策略,该没有小虫虫前来冒犯了。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种名叫锚阿波萤叶甲的小虫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竟然会选择以海芋叶子为大餐,硬生生把一株株海芋,变成千疮百孔的“龟背竹”。对这种能够击中自己软肋的甲虫,海芋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锚阿波萤叶甲显然非常清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它知道,海芋在自己的啃食下会分泌出毒素碱,有些海芋甚至会释放出氰化物——只要感觉到自己的叶片遭遇取食,海芋立马派遣毒素沿叶脉抵达“事故现场”,当然,这种传递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慢慢地,虫虫们会因为口感变差而主动放弃就餐。
然而,机灵鬼怪的虫虫锚阿波萤叶甲,在啃食海芋时,因为采取了机智灵活的战术而屡屡得手,这战术在人看来,依然洋溢着狡黠的智慧,让人感慨万千。
锚阿波萤叶甲会“画饼充饥”——它在海芋叶子上,能够画出一个个直径约3厘米标准的圆圈,切断海芋叶子传递毒素的大部分叶脉通道,然后待在像邮票一样的圆圈圈里,尽情享用——瞧,它画的这个“饼”,不仅安全,而且是真正用来充饥的。
并且,叶甲的几何应用也何其了得!它没借助任何工具和模型,却可以画出标准的圆圈,实在让人钦佩!它的身体就是圆规,只要它将身体的一端——尾部固定在某个点上,然后再伸直前腿,用一只前脚爪模仿圆规的脚,在叶片上转动。一圈下来,一个标准的圆圈圈就诞生了。
锚阿波萤叶甲是在叶片的背面“作案”的,这样,在它聚精会神地画圈时,就不容易被自己的天敌发现。
有趣的是,锚阿波萤叶甲不是一次就画好圆圈的,这个圆圈它要精心画3次。第一次仅仅在叶子表皮上画出一条浅浅的印痕,这样的深度不至于引起海芋叶片的警觉而采取防御措施,算是打个底稿吧;第二次画圈,叶甲会用有力的脚爪,快速将叶片角质的表皮割裂;最后一次画圈时,叶甲则把圆圈上大部分叶脉剪断,此时,海芋的自卫信息,很难再通过被断开的叶脉传递。在这个别有用心的圈圈里,叶甲尽可以安心享用海芋美味的叶子,而不必担心适口性变差或是中毒了!
透过这些规规矩矩的圆洞洞,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海芋的无奈和忧伤。好可怜的海芋!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
呵呵,先别感叹。在海芋与锚阿波萤叶甲漫长的协同进化中,叶甲总占上风吗?
也不尽然。海芋叶子被叶甲取食后留下的一个个规则的小洞洞,与龟背竹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可以漏掉雨水,可以通风透气……正是这取食与被取食的过程,使得海芋和叶甲的种群得以延续和扩展下来——所谓的协同进化。
这样看来,对待锚阿波萤叶甲的取食,海芋或许持默许的态度。也或许,海芋还在琢磨怎样对付这难缠的叶甲呢。
真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海芋能够进化出可以攻克叶甲取食伎俩的装置或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