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 (怀国篆刻) |
余生趣潭
今天,2020年5月29日,是中国科协、科技部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30日)的系列活动中的一场重头戏——在中国科技馆举办主场活动的日子。
说到明天5月30日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起因于2016年5月30日的全国“科技三会”——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第五个里程碑。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1956年“向科学进军”,第二个里程碑是1978年“科学的春天”,第三个里程碑是1995年“科教兴国”,第四个里程碑是2006年“自主创新”,第五个里程碑则是2016年习近平在“科技三会”上提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早在2012 年,习近平就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创新的新时代。
2016年,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同时召开。在这“科技三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五大重点任务。
第一,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第二,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
第三,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第四,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第五,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习近平指出,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这是对人才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我们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用于实践。
过去我们有些学校的校长、老师和有些相关领导,总是以教师爷的姿态出现在人才面前。现在看来,人才是千里马,我们首先要学会当伯乐,练就一双伯乐的眼睛,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
习近平还指出,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
这话讲得太好了。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三性”特点,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要建立相应责任制和问责制度,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盘等问题。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习近平特别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这对我们科普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普工作者,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我有幸在2016年5月30日出席了全国“科技三会”。这一天,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第五个里程碑的标志;对于我们全国8000多万科技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时代科技腾飞的起点,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根据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强烈要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国务院于2016年11月批准将每年的5月30日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日程表,即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