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城市内,所有公众集会被禁止,所有的公共场所(如教堂、学校、剧院和沙龙)被关闭。许多教堂取消了宗教仪式,但美国加州的这所教堂却在室外集会,虽然违反了关闭令,但给了需要祈祷的教众一个安慰。(选自《大流感》一书) |
《大流感》 主译钟扬教授 音频二维码。 |
(上接第1版)
为了译好这本书,钟扬带领翻译团队投入了3年的时间。翻译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而他们的翻译更是较真到了让人抓狂的地步,反复琢磨,反复查考,反复讨论。张晓艳说,钟扬“经常一改就是二三十稿”。他们经常一起干活,然后统一到钟扬家里吃饭,边吃饭边讨论。
钟扬喜欢做菜给学生们吃。该书的译者之一赵佳媛是钟扬的研究生,她记得书中提到的1918大流感的别称“Spanish Lady”之前总是被译作“西班牙女士”,他们总觉得该词所体现的温柔之意同那场流感的肆意大不搭调,于是在讨论后译成“西班牙女郎”,那种热辣的感觉兴许还能同流感的狂暴沾上点边。为了了解书中所叙事件的大背景,赵佳媛当年买了好几本医学书作参考,钟扬就让他们把学习到的背景写成“译者注”,便于读者理解。
在译后记中,钟扬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们对过去的那场大流感有更多的了解,明白疾病的强大和科研的艰难。他指出,许多病毒具有极为高超的进化本领,随时会卷土重来,比起真正的战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似乎更加令人殚精竭虑、死伤惨重。面对这些问题时怎么办?读者也许会从《大流感》的字里行间得到有益的启示。
张晓艳说,“钟扬多么希望灾难不再重演,可他从来没想到,自己所担忧的全球性病毒感染,又一次如此之快地席卷世界。”与钟扬长期合作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世平一直同张晓艳有联系,有一次她们聊到了一个在张晓艳心中一闪而过的念头:“要是钟扬还活着,他会怎么做?《大流感》对现实社会是有一些警示的,如果钟扬还在的话,他会不会再写一些文章去作进一步的阐释呢?”就这样,一个共识逐渐达成了:出一个“献给钟老师”的《大流感》特别纪念版。
应王世平之邀,张晓艳为纪念版写就了一篇序言《致钟扬以及这场疫情中逝去的人们》。她写道:“今年中国的疫情能够如此快速地得到控制,离不开许许多多医护工作者与科学家的辛勤工作。钟扬曾经做着与他们一样的工作。如果他还活着,他一定会是最积极战‘疫’的那一个。”
为了将一部更臻完美的译著“给钟老师看一看”,译者方和出版社共同努力。赵佳媛悉心整理了她对书中陆续发现的几处翻译错误或不当之处所作的修改。她平时很关注各平台的评论中读者提出的觉得书中有问题的地方,对这些收集而来的读者意见,她一一核对原著,对确有问题的地方作了处理。同时,她还在涉及相关科学知识的地方增加了译者注,方便读者了解目前的科研进展。这些修订均在纪念版中得以体现。此外,读者扫描封底的二维码,还可以聆听钟扬教授生前就《大流感》一书所作讲座的珍贵音频。
正如巴里在《大流感》中所说,“病毒将考验整个社会和其中的每一分子。社会要么紧密团结起来应对这场考验,要么就土崩瓦解。”面对病毒,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历史上是这样,今天同样如此。
(作者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科普图书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