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 莹
2014年,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要求在教育课程中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传统文化为科创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值得科技教师深入挖掘。科创课程摆脱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用科技的力量为学生打开另外一扇了解中国历史的大门。
殷墟文化遗址位于太行山林虑山系以东安阳盆地与华北平原接汇带的洹河二级台地上,行政区划属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范围东西约6公里,南北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晚商都邑遗址。它的文化遗存,特别是甲骨卜辞的某些内容,可与文献中的商王朝相联系,使《史记·殷本纪》等文献所载内容成为信史。
殷墟所展示的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创造文明成果的技术手段也是独有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块范法青铜器铸造技术。正是这种技术,铸造了包括重达832.84千克的司母戊鼎在内的巨型青铜器。殷墟甲骨文是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它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这种文字对3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10余亿中国人今天所使用的汉字即源自甲骨文。殷墟文化代表了中国商文明乃至整个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
科技创新教育强调创新和制作,而许多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制作,这与科技创新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科技创新教育更重视科技手段在制作中的应用,先进的加工工具的应用是推动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的强大支持。学生可以选择更多的材料,制作更好更精细的作品,展示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我们可以以传统制作为题材,用高科技的手段复现传统文化。
激光切割技术和3D打印技术在科技创新课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配合小型数控切割设备或3D打印设备,学生可以设计并制作任意形状的图形。对于科技教师来说,传统文化给了我们许多科技创新活动设计的题材,而且许多题材是未被开发的。
殷墟文化是中国商代文化的高峰,里面的甲骨文字、青铜器、玉石雕刻等古文物可以让教师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创客教育案例, 为传统文化赋予现代科技感。
(作者系中国报道网金融财经频道新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