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事关一个人成长、发展的素养,通常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最核心的素养概略说来是两种: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而素养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儿童有着与科学家一样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也非常喜欢体验新鲜事物。儿童时期接受科学启蒙意义非凡。单就科学阅读来说,这不仅事关儿童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也与儿童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密切相连。特别是,通过科学阅读,儿童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都能得到滋养和发展,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智力基础。
在所有的课程领域中,科学可能是表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重要性最为彰显的一个领域。而科学方面的阅读,既有知识的增长,也有智慧的增进,更有思想境界的提升,当然也会有一种心灵的放松,一种理解事物和思想的乐趣。所以,读物的选择与阅读的引导很重要。
在我看来,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可怕的科学”丛书,就是一部好读耐读、值得向孩子们推荐的科学阅读精品。它以幽默搞笑、别开生面的方式展现百科知识、解说万物机理、传递科学精神,问世数年来迅速在全国众多小读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其一,构思新颖,视角奇特,富于情趣。丛书内容涉及科学、数学、地理、人文、历史等各个领域,而且大多从贴近周边事物与现实生活的话题中取材,篇章结构清晰,话题引人入胜,各种与主题相关的新奇、有趣之事尽囊其中,异彩纷呈。
其二,知识新鲜,视野开阔,有深度也有广度。丛书立足于20世纪末科学的最新发展和成果,着力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艺术化,注意多角度、小角度、非常规角度选取并展开话题,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意识,不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其三,语言生动活泼,叙述诙谐风趣。对孩子们来说,科学不“可怕”,“可怕”的是科普读本的枯燥,让他们对科学敬而远之。丛书摈弃了“板起面孔说教”的传统科普模式,以贴近孩子们认知方式、兴趣特点和阅读心理的手法,饶有趣味地阐释了事物的特点及相关知识点,最大程度地展现科学可亲、可爱、可近的一面,而丝毫没有“贩卖”和记忆知识的枯燥。
此外,书中还穿插有大量的提问小版块,鼓励小读者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或设置情景让小读者动脑动手探索,自己找出并验证答案,从而使孩子们在智慧的游戏和思维的探险中,不知不觉就跟科学亲密接触,拉近彼此的距离。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思考,培养孩子们理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熏陶。
追本溯源,刨根问底,轻松探究大千世界奥秘;纵横古今,贯通术业,精彩讲述科学先锋传奇。开心阅读“可怕的科学”丛书,感悟科学创造的奇迹;俯瞰人类文明的进程,获得开启心智的收益。
爱上阅读,爱上科学。
孩子们,科学其实不“可怕”。不信,就请翻开“可怕的科学”丛书,跟它们亲密接触一下吧。
(这是作者为“可怕的科学”丛书新版撰写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