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芬兰科学中心外景。 图2:“KLIMA X”的展览环境,图中那条醒目的红色曲线代表着全球不断升高的气温。 图3:“KLIMA X”展览中正在慢慢融化的大冰块。 图4:HEUREKA的投篮明星鼠。 |
栏目主持人:齐欣
很多人都熟悉这么一个故事:20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脱口喊出“HEUREKA(我发现了)”。这个词在科学史上意义重大,于是芬兰科学中心就以它为爱称,希望观众也能在这里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芬兰科学中心(HEUREKA)位于距首都赫尔辛基约20公里的万塔市市中心,毗邻凯拉瓦河和全国最繁忙通勤铁路——新铁路环线(图1)。一座圆拱桥和一座拉索桥横跨凯拉瓦河,把观众送到中心的同时,也让他们还没进门就感受到了科技的趣味。
该中心于1989年向公众开放,其主体建筑的面积仅为8200平方米,所有员工和志愿者加起来也只有146人,如今却已发展为芬兰最受欢迎的科学中心之一,每年服务30万观众。
它的常设展览包括200多件展品,有多个主题展区。在经典展区,观众可以体验到锥体上滚、声聚焦、双曲线槽等备受欢迎、经久不衰的展品。在“地球上的科学”“关于硬币的一切”“肠道里的风”“智慧城市”等主题展区,则可学习到关于地球上的自然现象、硬币制造、肠道结构和城市智能技术等领域的知识。除了常设展览,中心还不定期推出临时展览,更好地满足观众参观需求。
不论是常设展览还是临时展览,笔者认为HEUREKA展览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意。那些脑洞大开的构思与设计,常常让人惊叹不已。
比如,2012年2月18日至2013年2月3日,芬兰科学中心向公众开放了一个名为“KLIMA X”的展览,就深受好评。该展览聚焦气候变化主题,以沉浸式、情感式体验让观众对其留下深刻印象。在本展览中,观众的参观之旅从“换鞋”开始。在正式进入展区前,每一位观众都会根据标识的指示进入一个通道,并在通道前,按要求换上橡胶雨靴。这一要求激发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问号进入展区。
在穿过通道后,观众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KLIMA X”展览。近400平方米的展区地板都被“浸泡”在25厘米高的水中(图2),他们必须在水中行走才能完成参观。而展区正中放着一块巨大的冰块(图3),正在室温下慢慢融化,配以沉闷的雷声和人造雨滴,使进入展区的人们仿佛置身于全球变暖后海平面上升的灾变中,并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冲击,其沉浸感甚至超过了目前火爆的虚拟现实技术。
除了这种沉浸式剧场的设计,芬兰科学中心还在展览中引入了一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动物明星表演团队——10只投篮鼠。这些老鼠经过训练后可以拿着特制的小球投向一个小篮筐(图4),它们的投篮表演是整个场馆内最吸睛之处,每年能吸引超过5.4万名观众观看。当老鼠投篮时,一位辅导员会向观众解释它们的受训及生活情况,并在其中穿插动物学相关知识。
在芬兰这个重视动物权利的国家,为了让观众可以放心地欣赏表演,中心还特意在官网站上温馨提示,所有老鼠的训练都是在动物培训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并且整个受训过程都不会采用强迫或惩罚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食物奖励和声音信号来强化训练成果。老鼠们也是自愿表演,它们在演示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或离开,而每完成一次投篮,就可以获得一块可口的食物奖励。
不表演时,老鼠们就住在专门为它们设计的有窗房间中,观众可通过房间外的玻璃观察它们的日常起居。晚上老鼠会在大笼子里过夜,每天还有工作人员专门为它们打扫卫生。
可以说,投篮鼠们在这里生活得相当滋润了。为了延续观众体验,辅导员还在网上开通了博客,为大家讲述老鼠们的“八卦”日常,比如怎么训练老鼠得分,谁是馆内最耀眼的篮球明星,比赛后它们的房间里发生了什么等有趣的故事,这将很多观众,尤其小朋友发展成了投篮鼠的粉丝,加深了他们和芬兰科学中心的联系。
所以在HEUREKA参观,完全不用担心会觉得无聊,它用一个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让观众在不经意间收获一个又一个惊喜。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科研管理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