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30日 星期五
我对科普文学的几点想法
□ 赵宏洲

    问题探讨

    最近一个时期,《科普时报》“问题探讨”栏目,就“科普文学”究竟是怎样一种创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意见还比较尖锐。这让我联想到曾和同事讨论类似问题的几点想法,摘要出来供参考。

    在科普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科普创作中应该注意科学和技术的区分。确实,过去我们所说的科普主要是技术的普及,如果要上升到公众理解科学的层面,那我们对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很多理论问题就得不到准确的解析。从这个观点出发,我对科普文学有这么几点想法。

    首先,科普文学不单是属于科学文化范畴,还是人文领域的事。所谓文化是指人对自然的认识、行为及活动。最早的文化就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后来有了农牧文化。至于科学文化,应该是人们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认识、行为及活动。但是,文化的提出、整理和发掘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事,因为作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人的主观感受属于人文范畴,文化也是从人文角度进行抽象概括的。传统科普主要是技术的普及,主要是行为,当然可以列为科学文化范畴。然而,作为科学的普及,牵涉到主体的主观感受,尤其是科普创作,只能是人文科学领域的事。事实上,斯诺提出的两种文化的对立中,科学家文化只是对社会和世界的不同看法,并没有提到具体的文学创作。

    其次,就科普文学中科学小说创作而言,从上面观点得出,科学小说首先是小说,是小说中的一个类型,如武侠小说、校园小说等。是小说就需要想象,需要虚构,通过对一定的人和事的结构编排、叙说和渲泄作者心中的理想、感情。这当中叙事风格、文字水平都不是主要的,流派也可以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虚构。如果是绝对真实的,可以用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故事等另外形式,小说中的所谓本质真实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取类型的真实,绝对不能和真人真事划等号。我想,只要把握你写的东西是小说,至于是故事为主的,还是人物塑造为主的都不重要,有人喜欢读,能认可就可以了。

    其三,科普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科学方面的种种。如何用文学形式反映科学的东西确实要研究。比如科学小说能不能列入文学殿堂,不是谁说了算,而是写的问题。就像武侠小说,过去所谓高雅文人对这类通俗小说往往嗤之以鼻,如今金庸已经比肩老舍巴金之列。一些文学理论家如严家炎、徐岱等有专著专论对武侠小说及作者进行评价,认为通过小说塑造和传递了一种武侠精神,对当今所产生的社会人文建设方面具有意义,等等。我感到科学小说也是一样,不是为了科学而科学,最后还得落实到人文的层面,通过小说的影响来传递和弘扬一种科学的精神和思想,以期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文建设的影响。

    我感到我们的科普创作,应该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对各种形式的创作如何为科学普及服务方面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抽象,以帮助各方面的专家理解科学、服务科学、指导各行各业有志于科普的青年人运用各种形式宣传科学、普及科学,为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贡献。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近年来主动推荐科普作家加入作协组织,此举尽管也有不同意见,但是这种做法符合文化传播的客观规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