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时报记者 陈 杰 史 诗
科普期刊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园地,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媒介和桥梁,更是宣传科学思想反对愚昧迷信的重要阵地。我国的科普期刊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有过一段发行量高峰期,但自2009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科普期刊发行总体情况不乐观。当然,发行量下降并不意味着公众对科普内容的需求降低,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科普期刊必须顺应潮流发展,而如何进行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已成为科普杂志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面向新形势,怎样认识科普期刊的发展现状?面对新要求,科普期刊融合发展还存在哪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在8月22日举行的首期“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上,诸多业内专家的观点碰撞,或许能给正在转型发展中的国内科普期刊行业带来一些思考。
《发展》杂志副总编辑赵先贵:
对于科普工作而言,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的传播依然重要,但同样需要加强哲学思维、逻辑、常识、审美、艺术、科技领先思维的传播和培养,让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养成期盼、指引、好奇的思维,培养大家理性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科普应该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土壤,如果将科技工作看作一座金字塔,那么科技创新是塔尖,科普就是塔基。如何让塔尖出彩让科技创新出彩?关键就要在于我们塔基要牢固要庞大。
《北京科技报》总编辑童庆安:
报刊的印发量阅读量在下降,如果我们死抱着印刊物做广告等传统发展模式来做,日子就过不下去了。现在要发挥媒体品牌的作用,做好深度传播服务。主流传媒所做的增值型、衍生型服务工作,又能反哺媒体本身,提升报刊的质量,保证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应。融合发展非常有必要,但也有一些困局:包括流程再造、资源整合等。目前中国还缺乏比较有影响力具有领军旗帜的科普期刊,这不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科普研究》杂志副主编郑念:
现阶段,阅读方式改变了。作为媒体,谁能抓住公众谁就有主旨,这个情况下逼着我们做传统媒体的人去改变。
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是内容的把控,内容的提供有严格的制度,有把关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传播这些东西,那很多其他平台的传播手段比我们还要高明,无法凸显我们的优势。
到底应该怎么转型?现阶段我们面临着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怎么样发挥我们传统的报刊人的优势,突出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我们能不能把好的内容用好的方式呈现出来,去培养我们的粉丝,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考虑的。
《科普创作》杂志执行编辑姚利芬:
科普刊物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黄金期,逐步发展到现在试图跟市场做融合的阶段。最近两年整个科普大形势非常好,《科普创作》在这种形势下应运复刊。
我们杂志刚刚开始复刊的时候原创作品和评论都有一部分,做了三期后决定调整,一定要缩小范围,要做好分众化。后来经过几方讨论,定位为学术期刊和大众期刊的中间形式,主要刊发科普作品评论。
最后说一个思考:像我们这种刊物,如何进行新媒体转化是个值得思考和尝试的命题,原样进行复制这条路不可行,我们希望把期刊打造成一种具有引领意义的,反映客户当前动态的具有比较经典内容的期刊。
北京市报刊发行局新媒体中心主任程翌:
倡导媒体融合发展,首先要与传统的发行区分开,纸媒和新媒体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其实,纸媒发行量跟新媒体没有太大关系,发行量下滑也和新媒体出现无关,而是受互联网整体的影响。重要的是,内容要聚合,也需要资本来助力。关于破解瓶颈的方法,如果从产品方面来讲,分众化、精品化、垂直化这三点很重要。其次,要找专业团队来做运营。此外,不管大小一定要试图打造一条“出路”,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因为百度新闻、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平台提供了海量的内容覆盖,我们做简单的内容化APP已经没有用了。现在流量入口是层层递进的,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垂直的东西,同时可以请专业的团队配合提供各种营销服务,进而聚合用户、形成口碑。
国际科技创新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刘汝军:
关于传统的科普期刊发展,我认为:第一,科普期刊的内容还是有一些泛泛的、并不精。第二,建议科普工作者沉下来,做出更接地气的内容。既然是科普教育,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出来。
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国术:
关于科普工作,以前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为青少年做科普,还是为大众做科普?后来发现,谁都需要科普。我们做展品,需要运用各种与展览相关的技术手段,也尝试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像我们这样做科普的公司业务并不聚焦,因为要为不同的客户去做不同主题内容的展品。
后来我们做一些反思,换一个思路,认为应该做好自己的产品,服务好分众的客户。于是,我们提出“科普+”,以优质的产品为更多的行业服务。这样做反而比以前做的轻松,产品也更聚焦。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副处长张俊杰:
科普期刊面临的现状也是传统媒体所共同面临的困境。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分享平台、社交平台出现,人人都是传播者,人民群众获取知识和阅读的需求依然在,传统媒体要适应发展大势,积极作为,实现融合转型发展。第一,传统媒体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报纸期刊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传统报刊的底线、生命线。因此,报刊出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的理念,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科普类报纸期刊,也存在着浓郁的导向属性,科学知识普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真正的科学知识普及大众,弘扬真科学,揭露伪科学,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第二,科普类的报纸期刊要让科普知识具有可读性、趣味性。要让科普报刊的内容生产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三,群众接受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及科学知识的内容普及传播,决定了报刊出版要坚持互联网发展思维。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电子化,当前,自媒体平台的发展,传播方式呈几何式发散传播。因此,传统媒体发展要走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之路。第四,传统报刊媒体应注重培养新人才,适应新环境,开拓新局面。从与会专家的观点不难发现,当前互联网大潮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已客观存在,势不可逆,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采编人才、内容生产优势,使之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最大动力。科普类报纸期刊要做好受众的分众化、内容的精品化和推广垂直化、运营的专业化方面做出新的尝试。